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但是,在20公里至300公里或者2小时至1天的这个出行区间内,却出现了一个“供给空档”,截至目前尚没有一种出行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市场需求。业内人士认为,这就是共享汽车的发展空间所在。
从事共享汽车业务多年的有车出行CEO崔睿哲认为,20公里至300公里的需求,应该是“A-A”式需求。典型的出行场景,就是以公司或者家为A点的往返出行,比如远距离的上下班通勤,周末自驾游,公务外出等等。这些需求通过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的方式,使整个租车过程比传统租车耗时更短、服务更加方便、费用也更加划算。
市场需要“教育” 扩张不能盲目
限行限购正在成为各个城市的共同选择。人们出行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这为共享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的使用门槛要高得多。而针对共享汽车的使用场景仍然在普及以及“教育”市场的阶段。例如:用户使用共享汽车的卫生习惯、共享汽车的押金机制、共享汽车的异地还车机制、共享汽车的蓄能能源问题等等。当市场用户经过教育,在熟悉和掌握了这些“汽车文明”之后,共享汽车的时代才会来临。
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对使用者的“高门槛”,也促成了共享汽车的优势。比如,因为乱停乱放,一些地方对共享单车亮出了“禁止入内”的红灯,但大多数的共享汽车企业,都通过预租停车位,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题,使使用者在大型商超周边、中心城区等都能方便快捷停车。以共享汽车公司有车出行为例,这家公司在北京布局了200多个网点,用户可以多元化选择共享汽车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共享出行行业日益发展完善,多数平台开始进入资源整合期,不计成本的“烧钱”模式已经过去,野蛮生长、跑马圈地的时代行将结束。无论是资本的运作效应,还是“烧”出来的火爆需求,都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对于不温不火的共享汽车,或许是一声来自春天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