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王晓东院士:企业里的科学家

2018-05-23 09:12:4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细胞凋亡是有规律的,而王晓东正是这种规律的研究者。2000年,王晓东的团队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一种神秘的线粒体蛋白质细胞,这种细胞可以打破肿瘤的“坚硬堡垒”,诱使肿瘤细胞“自杀”,对研究治疗癌症方法有重要帮助。

王晓东表示,早在1972年就有科学家发表文章称,细胞凋亡是细胞内的某种“死亡开关”的机制被触发了,如果抑制这种开关不被触发,就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可能性。“这一理论在发表后近20年只被引用了不到20次,一直到1992年,人们才逐渐认同这种观点,开始用实验验证。”王晓东表示,“这说明,如果你的观念比别人超前10年、20年,文章是很难在主流科学刊物上发表的。”

此后,王晓东致力于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3是如何杀死细胞,以及这个过程与细胞凋亡及其他形式的细胞死亡间有何联系。这项研究也是对过去十几年来由细胞内一种叫做Caspases的酶执行的细胞死亡形式系统研究的延伸。

直到现在,王晓东还坚持战斗在科研的第一线。他经常亲自指导学生做实验,鼓励他们力图从实验中找到别人容易忽略的新发现。比如,最近一位学生在意外的情况下研究了一岁半的雄性老年老鼠的寿命和生殖功能的关系,实验发现,药物能够控制雄性老年老鼠精囊腺的分泌,提高其生殖能力,不过老年老鼠繁殖的后代几乎无一例外有先天基因缺陷。尽管目前没有改变这种基因缺陷的方法,王晓东认为,这样的研究依然有意义。他还透露,目前他的团队很大一部分又在投入卵巢相关的研究,希望解决更多社会问题。

从没感觉他是企业家

施一公院士对王晓东的评价是:“王晓东已经达到了从新中国走出去的华裔科学家能够在美国取得的最高地位。”施一公回国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王晓东的影响。与王晓东共事13年的国际知名神经生物学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敏敏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这样评价王晓东:“顶级的学者,真正的大师。”

在谈到十几年前选择回国决定的时候,王晓东坦言:“很庆幸在40岁的时候有勇气做了这个决定,而不是在60岁。”从1985年赴美留学到成为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终身教授,在美国的20多年里,回国一直在王晓东的计划之中。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