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成都打造中国独角兽新摇篮

2018-05-21 09:15:4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2018年被称为“独角兽企业元年”,独角兽已成为新经济企业发展目标、投资界的关注焦点。在全球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各地都在积极培育和引进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新经济已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勾勒出新时代经济变革转型的壮阔图景。5月18日至20日,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题的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举行,独角兽企业成为最为瞩目的话题。

2018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越洋连线”环节,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崔屹作主旨演讲。摄影/翁奇羽

发展新经济寻找新动能

“独角兽”一词来自于投资圈。2013年,美国著名投资人Aileen Lee将私募和公开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称为“独角兽”。“独角兽”企业主要指成立未超过10年、估值达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的一个重要代表,已成为推动经济向中高速增长,迈向最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随着360借壳上市,富士康的闪电赴会,独角兽成为最受注目的热点话题。”人民网董事会秘书李奇在“2018全球独角兽高峰论坛”上表示。该论坛是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14场主体活动之一。

今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中关村管委会、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关村银行发布了《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及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独角兽企业最为集中,其中北京的“独角兽企业”占了全部企业数量的43%。

相比北上杭深,中西部城市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差距比较大。其中,武汉有5家,广州、南京、天津、成都等城市,只拥有1到3家独角兽企业,而重庆、西安、郑州等国家中心城市却一家都没有,显示出中西部城市在创新能力上与一线城市的距离。

不仅如此,成都、武汉、南京、青岛这样的城市,以传统产业为主,进入万亿级规模之后,经济发展也面临投资效益下降、发展空间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基于独角兽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风向标意义,近两年来,成都、武汉、南京、西安等潜在的一线城市不断创新扶持政策,发力新经济,吸引培育壮大独角兽队伍。

比如,成都着眼开放型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坚持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作为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致力于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其实,全国很多城市也在着力发展新经济:西安市成立了新经济产业发展局和硬科技创新产业局等新机构;2017年底北京市同步出台10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武汉市设立了高达500亿元的未来光谷产业发展基金,刷新了湖北省乃至全国地方性产业基金的规模纪录。

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是人才,除了财政金融对新经济的支持之外,近两年各大城市也加大了招才引才力度。

在发展新经济过程中,地方城市该如何突围?“成都要更好地发展新经济,核心诉求就是要打造一批在各个新经济重点方向的独角兽企业。”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涛认为,新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争之地,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更是推动经济向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

5月19日发布的《中国新经济发展蓝皮书》认为,北、上、杭、深四大城市占据绝大部分。成都、武汉、西安、南京等城市正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高端人才,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和培育独角兽企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成都提出,以经济形态的变革推进创新驱动的实践,以发展方式的变革催生新旧动能的转换,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实现城市转型的新作为。

按照成都新经济路线图,成都规划了六大新经济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提出要着力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大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

比如在数据的开放上,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就在“2018全球独角兽高峰论坛”上表示:政府掌握了十分雄厚的数据,但没有把这些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我觉得成都可以在数据的开放方面大踏步地往前走。”

拉普拉斯网络科技创始人林木表示:“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成都市数据的开放开发是超乎想象的,我们研究了某些数据,我们没想到会开放,这对我们企业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去年以来,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的18条政策措施,新政实施以来全市新经济市场主体新增3.66万户,新经济总量指数位居北京、上海、深圳之后,位列全国第4位,城市双创指数位居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之后,位列全国第5位。当前成都新经济已经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

打造独角兽新摇篮

“云从科技有四大研发基地,为什么还要到成都来?因为成都是人才荟萃的地方。我们云从的核心创业团队80%是四川人,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来到成都是奔着人才来的。”云从科技副总裁张立向第一财经表示,正在洽谈在成都建立分支机构。

“最近刚刚拿了高盛领投的3亿美元,我们考虑的是下一步要把企业做大,(相比资金我们)需要更好的环境,怎么办呢?几个月之前慕名来到成都,带着这样一个需求,希望跟这个城市达成深度的合作,拿到我们需要的资源,让我们的企业处在一个更恰当的环境,让人人车未来的战略更稳妥地落地。”人人车创始人李健表示。

在培育和引进双轨策略下,以文化、科技为显著优势的成都要打造独角兽企业的摇篮。按照成都的目标,到2022年,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目前,成都天府新区正在打造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新经济产业载体。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新区将以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为方向,以独角兽企业的引进培育为特色,以智慧复合型绿色生态园区建设为基础,通过中外合作、比肩国际标准,打造“独角兽岛”。

5月2日,商汤集团的商汤科技未来创新中心暨“一带一路”总部项目签约,成为首个落户成都天府新区“独角兽岛”的项目。“看好成都的发展前景,成都发展新经济,尤其是智能经济的思路与商汤不谋而合。”此次高峰论坛上,商汤集团总裁张文表示。

5月18日,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与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建设Arm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Arm中国西部研发中心和Arm智慧小镇等项目。

不仅如此,5月18日,成都高新区宣布设立规模100亿元的独角兽股权投资基金。这只基金由国有资本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成立,由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将聚焦拥有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高成长潜力的企业,全力培育独角兽,通过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都高新区独角兽股权投资基金将按照企业融资金额3%~9%的比例对企业进行投资,其中投资金额的1/3份额所购股权1~2年内按“投资额+8%收益”由企业核心团队回购,帮助企业团队锁定股份。

为进一步帮助企业团队获得资金支持和稳定信贷,成都高新区还将设立“独角兽培育贷”“独角兽周转金”。设立政府政策性风险资金池,银行放大10倍授信,给予单户企业最高贷款金额5000万元信贷支持;联合小贷公司为“独角兽培育贷”支持的企业提供资金周转服务,帮助企业稳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计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