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赴考中国“双积分”新政 丰田帮广汽卖新能源车

2018-05-21 09:15:4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赴考中国“双积分”新政的过程中,丰田汽车将采取一条史无前例的路线,以此力争2019年在华新能源积分比例达到10%。

丰田汽车将于今年在广汽丰田4S店里销售首款纯电动汽车,但这款新能源车不挂丰田的牛头标,而是将挂上丰田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广汽集团的车标,而且将采用广汽的低成本技术开发。按丰田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开始销售这款广汽丰田ix4,这款车是在广汽传祺GS4基础上开发的电池动力紧凑型SUV,已经开发了两年时间。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日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丰田作出这样的“让步”,是因为中国车企在纯电动技术上走在前面,丰田也在向中国合作伙伴学习,率先导入广汽集团的纯电动车,这没什么不好。

丰田在全球混合动力技术和氢燃料技术上处于领先,至今在全球累计销售超过1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其中2017年在华混合动力车型销量突破14万辆。此外,丰田氢燃料汽车也已经实现量产并在日本、美国等市场销售。但是,丰田遭遇的尴尬是,在华已售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没有被列入新能源汽车之列,而是归类到节能车。至于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氢燃料车,虽然丰田在去年10月于中国正式启动了“MIRAI未来”的实证实验,计划在未来3年,针对“中国使用环境下的车辆行驶调查”、“各种品质耐久性评测”等方面进行实验,随后参考实验成果探讨向中国引进氢燃料车的可能性,但氢燃料车导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尚未最终敲定,加上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赴2019年新能源积分比例达到10%的环保大考,借力在华合作伙伴的资源成为丰田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此前,丰田全球新能源路径规划是从混合动力汽车到氢燃料汽车,但受政策以及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丰田近两年来调整路线,开始对纯电动车进行布局。不过,技术突破以及相关产品研发需要一个过程,按丰田去年底公布面向2020年到2030年电动化汽车研发与普及的挑战规划,自2020年起,将在中国率先推出纯动车,在中国之后,将按照日本、印度、美国、欧洲的顺序依次导入。

在挂丰田商标的纯电动汽车导入中国之前,为了应对“双积分”等环保政策,丰田还将于2019年在中国推出卡罗拉和雷凌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版车型。在中国,丰田推动TNGA丰巢概念及电动化战略再升级。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小林一弘在北京车展期间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车市正快速变化,不光是丰田,每一家企业都应该感觉压力颇大。

丰田在过去两年被大众夺走全球销量冠军,与在中国市场“失分”关系密切。2016~2017年,丰田在华的销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大众,还比不上日产和本田,沦为日系车企在华销量第三名的位置,丰田在中国市场不够积极遭到诟病。对此,丰田进行反思,并开始在华调整战略,从之前追求稳定增长的年轮经营转为今年强调“速度”。

董长征近日谈到,居安思危,砥砺前行,机会在中国。为了应对环保新政和加快在中国的发展,丰田终于大胆打破陈规,不局限于在华合资企业中单一导入丰田的产品,今年开始让旗下广汽丰田生产和销售广汽集团的新能源车型。

事实上,丰田并非首家导入中方合作伙伴新能源车的跨国车企。为应对双积分等,三菱在华合资车企广汽三菱在去年底已从广汽集团导入祺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成为全国首家从中方股东导入新能源车的合资车企,继祺智之后,广汽三菱的首款纯电动SUV概念车E-more也在上个月北京车展亮相,E-more基于广汽集团自主研发平台,将进一步丰富广汽三菱后续新能源车型。

在环保政策的倒逼下,跨国车企今年在新能源汽车新车导入上开始变得积极起来。2018年是本田在华的电动车元年,由广汽本田与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理念品牌首款纯电动车也将于今年推出。值得注意的是,本田在华是由合资自主品牌理念打响了新能源汽车第一枪,而非本田品牌。

目前,在新能源车布局上,自主车企明显比跨国车企先行一步,新能源车销量前十基本是由清一色的自主品牌占据。2017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15.9%,今年1~3月达到18%,大幅领先于合资品牌,这是自主品牌自主掌握产品规划和政策支持的结果。据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测算,由于新能源车销量大幅提升,今年1~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6.5%,这是很好的表现。未来,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仍有巨大的潜力,而在政策推动下,合资品牌也会加速推动新能源车的产销提升。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慢半拍的跨国车企,正通过种种途径加快电动化的步伐。一些在全球已有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储备的跨国车企,今年开始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力。作为日产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首款纯电动车轩逸将于今年5月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预售,力争在主流合资企业里实现电动车领先的位置。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胡军华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