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中国医疗行业近几年独角兽频出,尤其是在新药研发领域。其中,肿瘤免疫药物的开发以及联合治疗方面的研究备受市场关注。
2016年成立的基石药业5月9日宣布完成2.6亿美元(约16.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B轮最大单笔融资。加上A轮1.5亿美元融资,基石药业已累计融资4.1亿美元(约26.3亿元人民币)。
B轮融资完成后,基石药业毫无悬念地挺进中国生物制药独角兽之列。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江宁军博士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B轮融资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体现了资本对新药研发领域的偏好。”
B轮融资由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锋基金、通和毓承资本、中信产业基金、泰康保险集团、ARCHVenturePartners、高瓴资本、KingStarCapital、3WPartners、AVICT、宏瓴资本参与,以及现有投资方元禾原点、博裕资本及毓承资本(现“通和毓承资本”旗下基金)继续跟投。
据江宁军介绍,基石药业目前产品线包含10余款在研产品,其中4款已先后在海内外启动临床试验。特别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自然全长、全人源抗PD-L1单克隆抗体CS1001已接近完成I期临床爬坡试验,将于近期开展注册临床研究。2017年底,基石药业建成的苏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提升临床开发效率。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私募股权部首席投资官朱勇勤表示:“GIC非常高兴能够领投基石药业的本轮融资。我们十分看好基石药业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实力,并对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充满信心。”
基石药业原A轮融资的三家投资方元禾原点、博裕资本及毓承资本均参加了B轮融资。作为创始股东之一,通和毓承资本管理合伙人李伟博士表示:“短短几年间,免疫疗法的研发已经占到全球肿瘤研发项目的半数以上,可见肿瘤免疫治疗和联合用药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江宁军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基石药业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投入三方面:“首先是内部产线,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动CS1001等多个公司在研产品的临床研究,其次是进一步通过自主研发及合作引进拓展公司产品管线,第三是吸引并培养优秀医药人才。”
生物制药领域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有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创新药从研发至上市,平均的成本是12年10亿美元。生物类似药的平均成本是2亿美元。因此,这一类型的企业需要不断的投入,融资的轮次相对较多。
临床试验是药品报批上市前必须经历的阶段,其中三期临床实验主要是验证药品的疗效,是入组病人规模最大的临床试验,也是药品上市前烧钱最多的环节,所需费用根据规模不等,在千万至数亿元人民币左右。江宁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的新药研发在临床阶段长期比较薄弱,利用基石药业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有望加速推动临床试验进程。
据了解,基石药业自主研发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CS1003的I期临床试验已在澳大利亚Scientia临床研究中心(ScientiaClinicalResearch)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这项开放性的临床试验研究目的是评估CS1003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疗效。
“PD-1抑制剂CS1003在澳大利亚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这也是继CTLA-4单抗CS1002后,我们近期在澳大利亚启动的第二项临床试验。”江宁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CS1003抗体具有可以同时识别人源和鼠源PD-1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迅速利用小鼠模型来确认它是否与其他抗癌新药具有联合用药的协同效应,所以CS1003对于基石药业肿瘤免疫联合疗法的研发战略至关重要。”
基石药业首席医学官杨建新博士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CS1003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对PD-1显示出了高亲和力及特异性,并且与多个不同机理的小分子药物在动物模型中展示了抗肿瘤协同效应,该临床试验的启动意味着我们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收集到关于CS1003在患者体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重要数据,从而为这个候选药物的开发计划,特别是为联合用药的开发打下基础。”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彭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