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250份问询函、3000个问题,深交所年报监管盯紧了哪些风险点

2018-05-16 09:15:4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深市2105家上市公司年报已“交卷”,尚在“阅卷”的深交所在5月15日下午召开现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5月11日深交所已向上市公司发出年报问询函近250份,累计关注问题高达3000多个。

年报审查一直是深交所践行一线监管职责的重头戏。深交所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陆序生表示,今年深交所已经在官网公开近130份年报问询函,公开比例超过50%,比例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严格审查之下,年报暴露出上市公司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据深交所统计,会计事务所对财报给出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多达77家,商誉减值金额占资产减值损失比例逐年攀升,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增长近40%。

年报审查突出风险导向

深交所对2017年年报审查从风险公司和风险事项两条线并行推进,主要概括为“四结合”。一是提前部署和精准监管相结合。通过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分类审查、提前预判风险,全方位提前布局年报审查,强化精准监管能力。深交所统计,对年末突击创利情形发出针对性的问询函、关注函等各类函件达66份。

二是日常监管与年报监管相结合。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是上市公司相辅相成的信息披露机制,深交所通过“抽丝剥茧式”问询,针对同一事项日常、年报问询相互印证,来判断是否存在信息披露问题或异常行为。

三是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深交所逐步建立了常态化现场检查机制,针对高风险公司及事项,尤其是在摘星摘帽、恢复上市等事项的审查中,现场检查为深交所切实履行退市主体责任“增羽添翼”。

四是智能监管与传统监管相结合。深交所表示已经做到问询直击要害,针对问询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及时督促上市公司补充更正披露,做到即问即改,目前已经有160多家公司披露定期报告的补充、更正公告,另一方面依法全面从严惩处违规行为,已对9家上市公司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深交所表示,2017年度深市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同比20%以上的增长,但也发现部分公司存在经营困难、现金流紧张、资产负债率高企、重组业绩承诺履行压力大、大股东凌驾于公司内控之上、存在股权之争等问题,因此对高风险公司的监管要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