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视为中国国家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日,商务部首次公布对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考核评价结果。考核显示,这些开发区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劳动生产率已达44.6万元(人民币,下同)/人,远高于同期全国劳动生产率9.5万元/人的水平。
此次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考核评价内容分为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考核结果显示,这些经开区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带动作用。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勇介绍说,开展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旨在定期评估关键领域的发展情况,“相当于一份‘体检报告’”,推动这些经开区加快发展、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数据显示,2016年,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8.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24%。截至2016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1.4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13.7%。
与此同时,国家级经开区对区域带动作用提升。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税收收入占所在设区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1%,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末,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共建园区122个,对口援疆、援藏、援助边境合作区58个。
从区域分布上看,考核评价综合排名前30名的国家级经开区东部地区有21家,中部地区6家,西部地区3家(名单附后)。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既有改革开放初期创建,40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引领开放的“老字号”国家级经开区,也有近年来刚刚跻身“国家队”行列的后起之秀;既有注重开放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沿海国家级经开区,也有注重学习复制、承接产业转移收效明显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开区。
分省份来看,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中,江苏最多,达到了7家,浙江3家,广东、山东、天津、四川各2家。这6省占据全部30强的五分之三。
这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表现抢眼,不光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科技创新、对外贸易等关键指标也位居榜首。该园区在5个考核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16年,园区共建成19个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比上一年度增加46.15%;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32个;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28个,比上一年度增加16.46%。
在前30强中,目前经济总量最大的地级市苏州有三家上榜,分别是排名第一的苏州工业园区、排名第六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排名第二十六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比江苏,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仅有2家入围前30强,不到江苏的三分之一,为何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么大?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江苏在开发区的发展方面,探索的模式比广东多一些,给的政策优惠和服务力度都比较好,经开区在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苏南一些地方,基本上每个镇都有一个省级开发区。当地政府在经济园区与乡镇之间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通过整合政府职能、促进区域融合,实现功能互补、统筹发展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相比之下,广东虽然也先后有蛇口工业区、光明新区、中山火炬园区等开发园区,但开发园区起到的作用没有江苏那么大。这里面的一大因素在于广东的镇域经济、产业集群比较强,镇的统筹能力比较强。比如早期广东吸引的“大头”港资,很大一部分是返乡创业,对开发区的依赖度没有那么大。
另一方面,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中,广东就坐拥深圳、珠海和汕头3个,特区的政策优惠和吸引外资的力度都很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广东的对外开放开发更早,园区的形态更为多样,产城融合的程度更高。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随着产城融合的推进,广东的很多园区形态也不断升级,不仅有产业的发展,而且有生活的配套,而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开发区的形态。
表1: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
表2、产业基础前10名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汪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