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跨国药企上海转型:放心搞科研,真刀实枪做市场开发

2018-05-15 09:11:5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就此做了一次调查,发现不少外资药企在中国的研发战略在近几年正在悄悄转型:从自己的研发部门大包大揽转向与外部合作研发,过往独立的研发机构开始削减投入,加大了与本土药企在研发上的合作力度。

这在过去很难想象,毕竟对于制药企业来说,药品的研发成果可以说是最高机密,向来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持怀疑态度的老外们为何转了念头?

研发效率成为主因。百济神州首席执行官吴晓滨曾对此表示,“从全球的角度上来讲,大公司的研发效率相对较低,实际上不那么令人满意,反而是一些比较小的公司,由于自身比较灵活,研发效率也就比较高。因此很多大公司在慢慢探索,如何更多地和这些早期研发的小公司进行合作,如何把研发生态系统更多地扩展到与小研发公司以及科研院校的合作上。”

这一逻辑并不难理解,新药研发的平均资金和时间成本已经上升至20亿美元、15年,通过合作的形式,这些风险得以平摊,而选择本土企业合作,成功后,在后续审批、生产、上市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国产化”的政策优惠:跨国企业在国内申报药物需要“三报三批”,国内企业只需“两报两批”,少了一报一批,能使药品上市时间缩短3年。

可以看到的是,本土制药企业与跨国药企新的创新药合作在近年来变得多起来。派格与辉瑞,华领医药与罗氏,再鼎医药与赛诺菲,礼来制药与信达生物都达成过合作开发协议。可以看到的是,未来两年,这种模式势必还将持续,外资药企尝试通过各种创新合作模式推进本土化也将成为在华新的核心战略之一。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