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独家 | 津粤浙鲁缺席证监会首批“四板”名单,私募债风险未完全暴露

2018-05-03 09:09:5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不过,四板市场还存在法律地位不明晰、监管责任未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易酿成金融风险。

2016年12月,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的“侨兴债”违约兑付风波爆发,事件将四板市场私募债产品的监管漏洞、风控缺失暴露无疑。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私募债不得公开宣传、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200人等“红线”均被突破。

过去四年里,私募债在各个地方股交市场发展迅猛。以前海股交为例,该平台上已累计发行174期共315亿元私募债,产品的期限在6个月到10年之间,收益率在8%-12%,目前还有250多亿元私募债尚未到期。

华东一位股交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家未在首批名单中的地方股交中心发行了大量地方政府私募债,这些公共事业部门的发行人很可能不会兑付,过去靠滚动发债还能维系,现在明令禁止私募债后,可能存在后续到期大量违约的风险。

记者还了解到,有一家入围首批名单的地方股交中心曾进行违规担保,将私募债拆分为1万元起购,强制公司员工购买,最后债券违约造成投资者普遍亏损。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去年1月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各区域股权市场在探索私募债发行和转让时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通过拆分、代持等方式,规避了投资者数量和门槛等监管要求,将高风险的私募产品销售给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自然人投资者。

2017年7月1日,《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按规定,地方股交中心除了股票和可转债之外,不得发行包括私募债在内的其他证券。

“我们去年业务就转向可转债了,不让做的现在没做。之前有征询意见,我们也提出私募债存量处理的问题,但是没有结果。”前述前海股交人士告诉记者。

前述华北股交人士认为,私募可转债到期以后,就转成中小微企业的股权了,因此不存在违约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能确保收益,那么可转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比较有限。目前存量的私募债将采取自然到期的方式处理。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