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于华:发展绿色金融与获取投资回报不矛盾

2018-05-02 16:52:0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完成绿色金融的使命和获取投资回报是不矛盾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董事长、CFA协会全球理事会理事于华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

他透露,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正在积极准备国内首只以ESG命名的公募基金。如果基金投资即能带来好的投资回报,同时又能在保护环境方面对社会有贡献,那是最好的效果。这意味着可以用市场化的方法去解决内外部效益的矛盾。

ESG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英文首字母组合,是联合国倡导的一种原则,将外部效应纳入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中。目前全球50个国家的1700多家机构都参与到其中,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60万亿美元。

2016年,中国将绿色金融第一次列入G20(二十国集团)峰会议题。同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顶层设计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强烈信号。

研究结果表明,投资于那些崇尚环境保护,尊重社会价值,治理结构规范的上市公司的收益较其他公司为好。从长期看,绿色金融可以实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这意味着绿色金融可以成为市场化的选择。

绿债发行规模居全球前列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绿色金融就是借助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绿色产业或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投资之中,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投资既有内部投资收益,也有外部社会效应。如果只实现了社会效益,没有财务收益,无法向投资人交代。绿色金融应当有财务和社会效益互补的基础才有可操作性,一些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它的社会效应很好,综合效益也好,国家的绿色金融政策措施就会发生作用。”于华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是全球三大绿色债券发行国之一,全年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合计2500多亿元。同期在境内,有76家机构发行了113只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绿色ABS)等各类绿色债券,总规模达到2083亿元。

绿色债券有很大一部分是金融机构发行的,充当了绿色金融中间人,用自己的信用募集资金,再投入到绿色资产中。有了银行的信用,这些机构相当于准政府债,投资者就愿意购买金融债券,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就不会那么高了。

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仍然属于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间接融资,于华表示,基金公司的工作主要还是直接投资上市公司。他透露,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正在积极准备国内首只以ESG命名的公募基金。如果基金投资即能带来好的投资回报,同时又能在保护环境方面对社会有贡献,那是最好的效果。这意味着可以用市场化的方法去解决内外部效益的矛盾。

探索市场化绿色金融之路

2017年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开始把推进ESG投资的实践作为工作首要目标,探索ESG投资相关的投资策略和评估ESG投资的预期效果是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的第一步。

“这种投资策略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收益?这个问题一开始我们都没有想清楚。如果证明这样的策略和社会效果虽然好,但是没有好的财务绩效,甚至亏损,我们怎么向投资人交代?”于华告诉记者。

但是,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于华和同事们发现,ESG投资不仅能跑赢上证指数,而且风险也低于股市的平均水平。

他们将代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优质上市公司分别挑选出来,使用2010年到2017年的数据和上证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个要素的单项收益不仅比上证指数有超额收益,而且波动率也更小。

进一步分析表明,如果把三个要素融合在一起并作ESG评分,ESG得分越高的组合,投资效果越好。“我们测试了好多组合,幸运的是,我们发现,如果上市公司积极保护环境,尊重社会价值,治理结构规范,投资它的收益就越好。”

对此,于华的解释是,如果一家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能做到和谐,员工受到尊重,投资人能够认可,各方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得到合理对待,公司决策上下能形成共识,公司运营就会比较顺畅。因此,从长期投资看,有社会责任的公司是可以做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

4月21日,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年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去年经证监会批准绿色出行的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行业的17家企业,完成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合计融资155亿元。截至今年4月12号,我国以低碳、环保、绿色、新能源、清洁能源、可持续、社会责任、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基金约105支基金规模达到743亿元。

“目前我们主要是对那些被国家规定为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有强制性的环保信息披露要求。”方星海表示,“我们的目的是到2020年年底对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强制性的要求披露环境信息。”

于华告诉记者,目前基金公司对E、S、G各指标的甄选体系还在初期阶段,如果上市公司不披露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基金公司只能依靠中证指数公司相关指数产品中的成分股的公司信息作ESG投资决策。未来随着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以及基金业协会研究出台ESG评价体系,ESG投资的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备,效果也肯定会更好。

2015年,CFA协会在全球范围对持证人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投研人员都认为,在今后的投资决策流程当中,ESG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要素。

“短短两年,中国已经处在全球绿色金融活动的顶层,在未来的绿色金融发展中肯定是领跑的角色,”于华认为,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其次是市场参与者的认识在发生变化。绿色金融可能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创造一个奇迹。

不过,于华也提到,民营的绿色项目能否得到金融支持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项目也应当受到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的支持。如果没有绿色政策的支持,民营企业到市场上直接发债,信用级别可能不够,投资人参与意愿不强。因此,他建议可以借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方式,通过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探索出解决小规模绿色项目融资问题的道路。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于舰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