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个4.5万人的企业,年产值达300亿,怎么管理,怎么完成任务?
(1)职工分白领蓝领。前者4000余人,一律聘用制,后者承包制。公司的大多福利向白领倾斜,实行月工薪和年奖金制。蓝领则按付出计酬,多干多得,积极性极高。
(2)全面实行承包制。上海振华根据企业产品的性质,成立伊始就废掉:“工艺定额管理”,而是鉴于大型钢构的特点,实行以“吨”为基础的承包制,(其它也各有承包指标)向带有若干工人(数百人)的老板们进行承包。不管投入多少劳力,只按产出的“吨”付酬。公司(买方)重点抓质量检查和数量核查。大大简化了生产程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3)七事一贯制的宏观管理。一台大型集装箱起重机,由接定单签合同到交货共有七个环节,上海振华自成立之始是由一个司令部指挥下进行,群策群力为一个共同目标奋战,避免了互相扯皮,特别是运输船队在自己手中可以灵活调遣,从而提高了效率,并提出“不欠债离岸”等口号,保证兑现合同的各项要求,准时交货。
(4)先敲哪扇门?先找难的进。中国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首要的战略选择是先去容易进的小国家小码头,容易打开局面。普遍是先进入亚非拉第三世界市场,再考虑欧美日韩等第一世界市场。
当时国内普遍对中国产品不信任,特别是港口装卸机械要求很高,买进口产品已成“天经地义”,国内都不要你,还想出口?岂不知国际市场有个“公平”原则,只要你“好”,就有人要,振华就是这样先去敲第一世界港口的大门。在温哥华港的成功试水,振华展现了敢为世界先的商业敏锐与霸气,接着把目标瞄准全球外贸最发达、最大的集装箱机械市场: 美国。美国市场对技术与法规有着严苛的标准,世界重工企业视为畏途。德国,日韩的巨头玩家纷纷避让,不肯轻率出手。而振华初生牛犊不怕虎。刚成立两年,羽翼未丰,振华在美国的迈阿密合到合同,产品就是活广告,之后新老客户纷至沓来。
(5)市场和基建谁先行。按国企的传统,常常是先搞基建,再安排生产,由于是两套班子,搞基建的人,未必熟悉生产经营,常常“建非所用”,加之市场也在变化。建成后,难完全对口,某些部份因“过剩”闲置晒太阳并非鲜见。而上海振华则是一手抓市场,另一手抓企业物质建设,当然,基建常常滞后,这时依靠向兄弟企业求援,即专业化协作生产产品(所谓“皮包公司”),之后赚了钱再逐步建设自己的实力。 (6)厉行事事有人拍板负责。上海振华当年按公司法实行总经理负责决策企业的一切大事,包括干部任免、升迁、奖励。所有合同的签订、组织履约、承担违约责任等。经理负责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反腐倡廉和履行社会责任。
其五:职工分享改革开放、公司蓬勃发展的成果,劳动热情空前高涨。
其六:狠抓市场。上海振华就是先拿到加拿大温哥华合同,然后“招兵买马”“告帮借贷”逐步发展起来的。怎么获得市场呢?振华研究了面临的严峻竞争形势,总结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的挫折教训,提出要针对对手们的弱点展开比拼。必须强调指出:在今天的贸易交往中,由于技术公开,只要花钱,集装箱起重机的技术都可以买到手。因而各家产品的技术水平差不多。巨大的差距是能否“准时交货”,到期交不了货,这是众多对手的共同弱点。上海振华重工审时度势,综合运用自己的各项实力在准时交货上狠下工夫,二十多年来,没有延误过一个项目,基本也没有发生过延误罚款。
(本文首发于“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