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万亿降准为流动性“刮骨疗毒” 去杠杆还在酝酿大动作?

2018-04-25 09:07:2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并不是所有银行的流动性都紧张,资金压力主要体现在中小银行。刘东亮说,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单一,表内负债增长缓慢,而且资金成本持续抬升,加上去年以来监管不断加强,同业渠道压缩,中小银行的资金压力要远大于大中型银行。

“如果说信贷需求旺盛,银行满足不了所以降准,未免有些牵强。”魏伟说,此次释放的4000亿元增量资金,将主要注入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而中小银行感到资金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风险溢价上升,资金收益率却在下降。

“央行货币、流动性工具,注入的资金增量,主要享受者是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占的份额,一直都比较少。”华南某股份制银行高层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正是因为如此,降准偿还到期的MLF,对于大行来说,意味着收回流动性。但对中小银行来说,这种方式实际是注入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降准对冲偿还到期的MLF,这在央行的流动性操作中,还是首次出现。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次降准,大小银行之间一“收”一“放”微妙之处在于,变化的是流动性结构,而非流动性和资金总量,更不是货币政策转向。

“从产生的影响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变化在于存量流动性结构有了优化。” 魏伟说,降准前后出现的主要变化,是大行与股份制银行流动性边际收缩,而相对更为“缺钱”的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流动性边际放宽。

摸清银行杠杆

资金利率上行,加上监管强力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负债来源相对单一,长期依靠同业负债的城商行、部分农商行,流动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中小银行向央行借钱,一来份额不多,二来成本较高,而且有期限限制,不太敢把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刘东亮说,存款准备金是银行自有资金,而且不存在期限限制,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同时,MLF等流动性工具的成本,要高于央行支付的存准金利率,这种“不对称”降准,有利于中小银行对冲资金成本压力。

而中小银行获得流动性,其中可能更有监管深意。受负债来源限制,长期以来,同业负债成为城商行、部分农商行解决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每当市场波动,中小银行承受更大压力。

“中小银行受市场、政策影响更多,流动性承受压力更大。”魏伟说,4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提出,要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节奏。而此次降准,可以看做是对不同金融机构去杠杆的节奏把握,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对冲监管与去杠杆的流动性压力,防范系统性风险暴露。

关键词:降准去杠杆MLF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