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公开市场零投放资金面喊紧,机构称降准并非是货币宽松的开端

2018-04-24 09:53:29      参与评论()人
降准的大礼包还没到拆开的时候,但央行似乎也并不想让市场有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想法。

虽然交税时点已过,但在央行4月23日公开市场零投放零回笼的背景下,交易所市场上短期国债逆回购利率却出现大幅飙升:上证所隔夜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盘中最高报10.050%,并最终收在8.870%,甚至高于春节前的价格。

“其实从上周五资金面就开始紧张了,大行出钱的意愿并不强,所以非银机构想融到钱,挺难的,从央行今天(4月23日)的举动看,应该就是想告诉市场,别太乐观了。”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

4月23日,央行进行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维持在2.55%,由于同时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央行并未为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

而能够为市场新增4000亿元流动性的降准,还要再等等。

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中国人民银行4月17日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虽然央行在答记者问明确表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仍需保持相对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但在降准政策出台后,不少机构将其解读为货币政策或微调向宽松。

因此,央行在本周公开市场的操作,被机构视作判断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关键时点。

“现在真的很难说即使周中降准后资金会不会松。”上述金融市场部人士称。

华创证券认为,若央行公开市场保持大幅净回笼,叠加跨月时点,则资金紧张的格局将维持,可判断降准操作仅是从价格上缓解银行不断上行的负债压力;若央行继续大规模投放,资金压力大幅缓解,价格回落,则可以初步确定央行货币政策边际上的改变。该机构认为,此次降准并非是货币政策新一轮宽松的开端,从经济、通胀、杠杆情况来看,均还未形成倒逼货币政策宽松局面。

招商证券则认为,央行在逐步淡化“降准=货币宽松”的标签,强化“降准=货币中性”的标签,现在看,对于预期的管理有效果,但从市场欢呼雀跃的情形看,也不能算很成功,这是未来的隐忧。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