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专访杰里米·里夫金(下):共享精神是“一带一路”成功关键(2)

2018-04-02 09:24:0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这是一个历史上鲜有的宏大愿景。实现这一愿景,可能困难不断、挑战重重,可能会时不时面临很多阻碍。然而,一旦有了满足“互联网+”战略的基础设施,亚欧大陆的每座城市,每个地区和每个国家都需要积极参与,但没人能控制其所有部分,因为每个人都能创立自己的通信、能源、交通站,并在整个欧亚地区和欧亚地区外相互分享。“互联网+”的愿景代表了生物圈合作的内涵,旨在共同致力于生态文明。

因此,这一宏大愿景的达成,需要合作而不是竞争,是建立在双赢和多赢的基础上,而非零和游戏基础之上的。我们每个人都对于本地的生态圈负有责任,也都作为生态圈中某部分的管理者和生态文明的促进者而获益。我并不希望表现得过于乐观,但我还是强烈希望这一愿景能够达成。

第一财经:你对“一带一路”的阐释很有意思。我理解你想表达的是,唯有妥善利用技术革命,并且保持着一种全球共享经济的精神,我们方能令“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成功。

里夫金:一些人对“一带一路”持怀疑态度,这可以理解。但历史表明,人类最根本的一个特点就在于,不断演化出更复杂和更具合作性的社会安排。

我特别喜欢“互联网+”革命的一点在于,它允许每个城市、每个区域、每个国家在保留和管理本土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同时,将世界向全球本土化过渡。但与此同时,数字革命还孕育了一种像中国和欧洲这样的新型领导方式,这种方式基于为了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和健康的地球,构建一种合作的共同责任。它使得我们从相互竞争的文明转向合作和共享的文明。

尼尔森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欧美,53%左右的受访者接受共享经济,在亚太地区,70%多的受访者接受共享经济。而在中国,高达94%的受访者接受共享经济,为各国最高。

“共享”可谓存在于亚太国家和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在东亚文化中,共享社区的概念是一种传统,每个人的荣辱与其在一个更大的社会中的身份、关系和责任息息相关。相反,大部分西方文化里,每个人都被视作一个自主个体,追求他们的个人收益。

第一财经:目前数字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包括互联网和未来的物联网,很多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全球层面的网络,不仅仅限于某些区域。然而,由于地缘政治和管理边界等原因,国家的边界又十分重要,如何理解全球化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国家边界的未来?

里夫金:这是一个非常学术也非常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边界是存在的。每个生命系统都需要某种边界。否则,整个有机体将会土崩瓦解。与此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保持我们的物种身份,但同时也保持广泛的人类多样性。同样地,每个物种都配备了多孔膜,使它们能够保持自身,但也深深地依赖并融入维持地球生命的更大的生态系统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