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长安福特似乎已经历了几番春秋。
2016年,长安福特创下销量历史新高,来到95万辆,距离翻越百万销量的山头仅一步之遥。然而一年过去了,长安福特期待中的突破并没有出现,反而失速般地越走越远。销量数据显示,长安福特2017年累计销售82万辆,同比下降14%。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总裁何骏杰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用了“艰难”一词来形容过去的一年。他表示,销量下滑在他的意料之中,除了避免卷入价格战而采取了一定措施之外,长安福特在过去的18个月到两年里,新品推出方面“确实较为安静”。
那么,在何时、用何种产品、以何种方式来打破产品沉默期,长安福特于近日给出了答案。
失速的一年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2016年开始,长安福特连续近20个月未推出全新的产品。其2017年上市的五款车型均为年度改款或是中小改款车型。消费者所熟知的包括福克斯、福睿斯、翼虎、蒙迪欧等在内的车型,大多是在2013年左右投放的。
J.D.Power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经济的发展一样,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有周期性。而企业发展周期会受到其发展战略、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的发展周期等方面的影响。
虽然企业发展周期常有,波峰波谷也难免交替而行,不过长安福特在产品更新上的迟缓以及品质把控上的疏漏,的确给了包括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内的竞争对手们提供了可乘之机。从细分市场上看,此前拉动福特在华高速增长的两大细分市场,A级车以及SUV领域,尤其是SUV,恰好是自主车企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所以,如何补缺,是长安福特能否夺回这失速一年的关键。
梅松林认为,新车型、新产品推出的频率、质量、价格等因素是车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国汽车市场处在微增长时代。打造一款新潮产品要具备的竞争因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包括品牌、质量、颜值、技术、价格。现在的新车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更新换代,而是要加入很多创新的东西,并涉及到‘四化’中的多个方面。”
就在3月27日,长安福特用一款插电式混动版的新蒙迪欧试图终结这尴尬的产品沉默期。据悉,这也是合资车企中首款插电式混动版的B级车。在发布会现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市场销售及服务副总裁胡棣锋表示,消费者需要更加智能化、互联化、电气化的汽车产品,而长安福特会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胡棣锋告诉记者,整个销售的节奏,是跟新产品的投放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联的。过去,长安福特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确实影响了销量。但从2018年开始,在这款新蒙迪欧之后,会陆续有新产品进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到今年晚些时候新车上市之时,我们要确保库存的车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不过,据此前路透社的报道,福特要到明年才能重振中国市场的势头。对此,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傅礼德也曾表示,“今年会像是过隧道,我们必须渡过2018年。”
试水新能源车
时代的洪流正在改变长安福特的战略方向,乃至福特中国的战略方向。
去年,福特就宣布了其在华的电气化战略,确定在2018年将在中国推出包括上述新蒙迪欧在内的两款全新电动汽车。至2025年,70%在华销售车型都将提供新能源版本,这包括了长安福特旗下的全系车型。
这款插电混动版的新蒙迪欧作为长安福特产品密集上市打头阵的车型,其深意不言而喻。
一方面,作为长安福特于2017年销量唯一上涨的车型,新蒙迪欧也被长安福特寄予厚望。以这款车型作为冲锋陷阵的第一枪不失为一种稳妥的举措。福特中国发布的数据,长安福特旗下7款车除了新蒙迪欧同比微增2%之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福克斯下滑明显,同比下降30%至16.7万辆。
另一方面,虽然在同一细分市场,但作为竞品的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都为普通混动以及燃油车型,并没有插电混动车型。这就相当于在该细分市场中又切了一块蛋糕下来。
“这个级别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合资品牌车型的确很少。”梅松林告诉记者,但这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去年在美国市场销售近万台。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正渐入佳境,消费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产品正迅速进入每个细分市场。这个时候把这款车带入中国市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证明这一点,乘联会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累计销售新能源车55万辆,同比增速高达71%。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近10万辆。
虽然业内看好者众多,不过风险仍存。
随着合资车企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中观察试水阶段的结束,他们的发展战略都已经基本明确。梅松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合资车企都已经至少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把在其它市场上的成熟产品移植到中国市场;二是和自主品牌合资、合作开发新产品;三是为中国市场布局、开发新产品。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6年,合资车企在中国仅售出不足5000辆的新能源车,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就已变成近1.4万辆,大增超过200%。
车市早已踏入整体微增长的时代,而越来越多车企间的贴身肉搏已经将几年前的蓝海染红。对于长安福特而言,如何发掘细分市场的机会,如何应对传统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如何兼顾汽车四化带来的挑战,取决于其游刃于传统与变革之间自我进化的决心与智慧。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边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