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2025”到德国的工业4.0,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度变革。
在3月26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西门子公司总裁凯飒说到,“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对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凯飒说,自动化已经帮助西门子在生产和品控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下一阶段的制造业升级是要从自动化走向数字化、智能化。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将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说是物联网,在德国被称为“工业4.0”,数字化技术能够给制造企业带来数字化工厂,能够对整个制造工艺进行模拟、改造。
日立公司董事长中西宏明也在发言中称,数字化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可以把数字化的一些理念用于很多领域,包括医疗、出行、制造、城市规划、建设以及金融,一些基础性的社会问题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技术能力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制造业升级换代之时,原有的劳动力如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不少来自政府、工业界、科技界的嘉宾都关注到了这一问题。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发言中称,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制造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质量。第二个变革是要求优化升级要素的结构,推动制造业的效率变革。第三个变革是要求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推动制造业的动力变革。
对于第三个方面的变革,苗圩指出,推动制造业的动力变革,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要加大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完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育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支撑和引领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的赋能,一些原本的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在很多制造业工厂里面,甚至已经完全没有了人的身影。因此,在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力也面临着升级的问题。
凯飒说到,麦肯锡公司刚刚发布了一篇报告,未来14%的劳动人口将会改变他们的工作岗位,他们得转岗去学新的技能,这样的趋势实际上已经在发生,到2030年的时候会更加剧烈。
“中国也是有很多需要在就业技术技能转型的工人。如果自动化和数字化走得很快的话,这样的趋势也会走得更快。”凯飒认为。
哈佛企业学习之前也指出,很多中国企业高层管者都在反馈,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要立足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保持充足的人才,灵活应对不确定的商业环境变化。哈佛的观察发现,企业实际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人们需要掌握的技能,技能要不断更新,不仅要满足今天工作要求,还要能响应未来工作的挑战。
凯飒称,西门子每年全球投6亿多美元用于员工培训,帮助员工重新获得新的能力和资质,来适应未来的发展。
“高质量的发展创新事实上都是由人的智力决定的。”他说道,企业除了要去做创新之外,也需要对现有的劳动大军做出新的安排。我们可能不用去担心年轻人,需要担心的是目前已经工作很长时间,而且在做一些体力劳动的50多岁左右的人,他们可能会被机器取代掉。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此前也在论坛上表示,技术带来很多进步,但人工智能也可能取代一部分工作,这是技术带来的新的挑战。在新技术取代一些工作时,人们应该学会接受新技术,这就需要终身学习。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宁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