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速增长的手机上网流量带来的营收增长,2017年中国移动家庭宽带客户净增数占整个宽带新增市场的 75.6%,今年将继续净增2100万家庭宽带客户。
3月22日,中国移动发布2017年财报。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为6684亿元,比2016年增加7.2%,增幅为近6年新高。2017年股东应占利润达到人民币 1143 亿元,即每股盈利5.58 元,较上年增加 5.1%。
手机上网流量依然是最大的收入来源,占通信服务收入的52%。对于提速降费的影响,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项政策会对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带来很大压力,但也会带来新的机遇,并会通过薄利多销方式,力争将收益保持基本稳定。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的要求,尚冰表示,今年中国移动的流量资费下降将超30%。财报显示,中国移动在2016年和2017年手机上网资费分别下降36%和43%。
5G方面,中国移动表示将采用5G独立组网标准,并且今年将在17个城市开始5G的规模实验。此外,在业绩发布会上,尚冰还透露,也在研究中国移动子公司层面的混改,并对是否会回A股作了回应。
固移融合是发展趋势,今年目标2100万
2017年,中国移动的宽带用户数增长迅速,全年净增家庭宽带客户3495万,占整个宽带新增市场的 75.6%,客户总数突破1.09亿。2018年,中国移动在固网领域的目标是净增2100万家庭宽带客户。
中国移动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杀入固网领域,虽然开展该项业务不到三年,但已经超越中国联通,成为第二大固定宽带运营商。2017年,来自家庭宽带市场收入为352.71元,较上年增加56.6%。除了用户数量的增加,家庭宽带综合ARPU 也不断上升,达到33.3元,较上年增长17.5%。
尚冰表示,中国移动对固网市场的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固移融合(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国内外的电信运营商都在实施固移融合发展;其次,中国移动这几年在基础网络上加大了投入,有一张强大的基础架构网络,有助于其低成本地进入家庭市场。目前,中国移动固网方面70%左右的业务量由铁塔公司承担。此外,国内的家庭固定宽代市场渗透率是65%左右,还有增长空间,所以中国移动进入固网市场。
面对通过价格战争夺固网用户的质疑,尚冰坦言,“在进入市场初期,客观讲我们确实在价格上是低于人家,但是随着我们现在智慧家庭服务水平的上升,我们希望高品质、高价值向前走。”
17个城市开始5G规模实验
对于5G的部署,尚冰在业绩会上表示,中国移动高度重视5G的发展,“保持这方面的领先优势对于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2018年,中国移动预计资本开支为1661亿元,比2017年减少6.4%,用于提升4G网络品质和VoLTE(高清语音)业务,建设全光宽带网络,NB-IoT连续覆盖至全国县市城区和推进NFV/SDN网路演进升级,开展5G规模试验与应用示范。
在5G标准上,中国联通并未明确选择5G的独立组网标准还是非独立组网标准。在上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现在还要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我们相关监管部门共同来协商来考虑整个政策的最后决定”。
中国移动则表示,将采用5G独立组网标准,“美国、韩国、日本有很多运营商在利用一些非标准的5G作为无线接入技术来提早拓展5G,中国移动目前不希望一下子在这方面走在前面”。他表示,中国移动在家庭宽带、企业专线接入方面有自身的能力,“我们在给4G,包括5G发展做准备的时候部署了一个巨大的传输网络,使得我们的光纤几乎涵盖城市的各个地方。我们可以在最短范围内进入企业和家庭。”因此,中国移动没有用5G非标准技术做无线宽带接入的需求,“我们不想在非标准5G上做工作,我们把重点放在5G的个人用户和垂直行业用户上。”
中国移动今年将在17个城市开始5G的规模实验。其中,5个城市进行网络侧实验,12个城市进行5G应用实验,到2019年试商用,2020年使5G走向市场。
5G将迎来万物互联的时代,而5G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仍在探索当中。尚冰表示,会高度重视5G的投入和产出,注重商业模式的成熟稳健。他称,非常关注5G的终端、芯片侧和应用模式,并正加大应用场景方面的投入研究,包括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
此外,在业绩发布会上,尚冰还透露,也在研究中国移动子公司层面的混改。他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体制和是经济上给企业新的活力,“现在我们也一直在关注,一直在跟进我们所属的子公司层面怎么样去研究这方面的事。”
在被问到中国移动是否会回A股,发行CDR时,尚冰称,非常关注CDR,中国移动的资金相对比较宽裕,发行CDR的话,“主要考虑到在国内我们的用户能够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更加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但是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办法,我们还会密切关注”。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宁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