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机带来的启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主任施琍娅认为,货币国际化以后商业金融的定价基准一定要留在境内,否则危机救助会力不从心。
她提到,次贷危机的初期,美联储希望通过降低利率来降低房贷的违约率,但是没有见到效果,因为美国的房价定价基准就是商业金融的定价基准——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所以美国的商业房贷的利率降不下来,违约率继续高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回忆到,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美国的利率从最高15.8%降到最低2003年时的3.4%,在此背景下,不仅美国经济,世界经济都出现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宏观经济越来越稳定,波动区间越来越小的现象,事实上美国的金融市场出了很大的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得到的一个教训就是,看到宏观经济稳定,并不一定简单地意味着金融稳定。”黄益平称。
混业下的金融风险
范文仲认为,此前金融界迷信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提倡无为监管以及过度寄希望于机构的自律。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活在真空里,高风险机构的的倒闭也会把其他的机构拉下水。
黄益平还提到,自己当时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次债市场的风险会限制在次债市场里面,其实在金融混业背景下,金融风险很容易传导,在一个领域出问题,就会在另外的领域爆发出来。
因此,防范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工程,不光是监管政策的协调,还包括金融监管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改革政策的一揽子措施的协调。“我们现在有了国务院金融发展与稳定委员会,相信未来政策协调性将会更好。”黄益平称。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认为,中国在金融体系发展的风险和机遇并存。中国目前的金融混业,不只是“银证保”的混业,还体现在金融和实体方面混业。
张春表示,认真梳理产融结合过程中的风险和发展机遇,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中国也有条件做一个良好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