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最冷冬奥会”举办地的韩国平昌,这两天并没有预想中的寒冷,此前张艺谋带领的团队曾经担心的“气温低到无法表演”的情况也没有出现。
2月25日晚,2018平昌冬奥会结束了17天的赛程。在闭幕式演出的尾声,“北京8分钟”如约亮相。
22名中国轮滑运动员、2个由运动员扮演的“熊猫信使”以及24个带着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换,在舞台上滑出漂亮的曲线轨迹,共同演绎冰球、冰壶、滑雪等冬季运动项目,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听盛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通过视频登场,向全世界发出邀请——“2022年相约北京!”
由此,冬奥会也正式进入了“北京时间”。
中国运动员武大靖在平昌夺金。
《歌唱祖国》的新节拍
就在26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称,“感谢张艺谋导演的‘北京八分钟’献上精彩的视觉盛宴,衷心祝愿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并表示韩国也将尽力协助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在现场亲历“北京8分钟”的平昌冬奥会中国籍宣传大使拓石告诉第一财经:“这一次与往年张艺谋的风格不尽相同;但同样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与科技成果,这也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对于2022年即将在北京展开的冰雪盛宴抱有深厚的期待。”
“这次还算不上复杂与艰难,单是音乐总设计修改了40多次,6次推倒全部重来。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的音乐修改了至少200次。”昨天,刚从平昌赶回北京过年的韩国冬奥“北京8分钟”的音乐总设计孟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早在数月之前,总导演张艺谋、总制作人沙晓岚就带领相关制作团队驻扎平昌,进行积极备战,作为团队中的一位,孟可能够有这种相对轻松的感触一是得益于整个幕后团队的创作氛围,二是因为有过第一次“8分钟”经验。
14年前的雅典,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14年后则是不同的。
张艺谋表示,这次的表演通过高科技方式展现,包括人工智能与演员同台,互联网与观众互动等,以区别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用红灯笼、茉莉花等传统元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现走进新时代的中国现代面貌;沙晓岚也表示,这次的“北京8分钟”不再走恢弘壮阔、“千人擂鼓”等大场面的人海战术,而是要突出个性化、情感化和技术化。全程人机协同表演,这是百年奥运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尝试。
孟可说,当今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更新的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生活体验,因此在国际的舞台上不仅要展现中华五千年文化,更要展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但基调与精准选择是很重要的。”孟可表示,“比如,这次选择《歌唱祖国》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作为表演部分的中心曲调,这是张艺谋导演认为短短的8分钟我们需要唤起全世界华人的共鸣。”
而对于中国上亿的观众而言,音乐所赋予的内涵超越了音符本身,更是代表了一种中国人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一直传承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此次我们对《歌唱祖国》做了重新编配以及变奏发展,使其与开头现代的电子音乐与世界音乐部分相融合。”孟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逛来的机器人冰舞
在平昌的舞台上,“人机合一”表演震撼了世界——仅仅90秒的换场准备时间,24个移动机器人与舞蹈演员的精准互动,16套复杂的机器人动作规划……在此之前,世界范围内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移动机器人演出阵容。
移动机器人在表演中需要配合舞蹈演员完成一系列曼妙而复杂的舞美动作,不允许有丝毫误差。要知道,机器人的运转路径多以直线、圆弧为主,而上台表演的它们要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一边旋转,一边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形,而且是多台机器人的协调运转。
研发团队负责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松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张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初的“北京8分钟”创意中并没有机器人。“当时距离演出日期还有半年左右时间,新松机器人参加了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奥组委的人和张艺谋的团队也去了,看到了我们这款机器人产品觉得很感兴趣,后来又来我们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最后才对接上,并确定了移动机器人参与表演的全新方案。”
张雷表示,在非常紧迫的时间内,新松机器人主要实现了两方面的技术突破,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加精准。由于演员和机器人之间有着频繁的穿梭互动,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又多,这就要求机器人要看得远、看得准,这对机器人的“眼睛”——激光导航系统提出更加严苛的应用条件。因为稍有偏差,机器人可能就迷失了方向。张雷说道:“针对这些特殊的情况,新松团队专门研制了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确保所有移动机器人在演员移动频繁、场地光照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精准定位和运动。”
平昌冬奥的经济账
“对于许多韩国人来讲,30年前的汉城(现为首尔)奥运会,远远超过一场盛会的本身;因此,韩国民众对于奥运会的感情非同一般。”曾参与1988年汉城奥运会筹备工作的韩国体育界资深人士吴奉均(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吴奉均看来,一曲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的响起,意味着韩国从冷战的阴影中走出,并推开了韩国拥抱世界、汉城成为世界化大城市的大门。
对于“汉城奥运会改变了首尔”这一命题,韩国首尔市长朴元淳也感同身受,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纵观首尔建都后的历史,没有哪一次比汉城奥运会带来的改变更大”。
吴奉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及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举行,为其后韩国职业棒球、足球联赛的加速发展打下了基础。韩国运用奥运会期间获得的收益,组建了“韩国国民体育振兴公团”,开始大力促进全民体育,为韩国现阶段的体育产业和竞技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与汉城奥运会不同,韩国这次选择了相对偏远的平昌——人口仅为4.5万的小城大办盛会。
根据平昌冬奥会组委会对外披露的消息,平昌冬奥会期间,专项投入到场馆建设、修缮的费用共为9876亿韩元(约合58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新建7处并修缮6处场地。
而对于场馆的最终运用计划,平昌所在的江原道行政副知事宋锡斗表示,“现阶段暂时还没有确定的消息,不过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将设施的修缮,通过与即将举办奥运会的中日进行合作,成为在东亚地区普及冬季运动的绝佳机会”,并表示有意将部分设施为中日的冬季运动爱好者所用。
而这段话的背后,则是基于对于部分设施运营方式的考虑——本月13日,韩国产业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冬奥会之后若决定保留所有场馆,每年需要投入313亿韩元的运营费用,但通过对于场馆的运用能够获得的期待收益仅为每年171亿韩元;其中江原道地方政府需要独立运营7个场馆,每年的斥资幅度也将达到202亿韩元。
不过也有对于“后平昌”时代较为乐观的声音。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发布的白皮书称,平昌冬奥会将创造经济效益65万亿韩元(约合383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将近60%的效益源自或流向体育产业;而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一项调研,韩国冬季体育项目的产业规模,将在未来的3年内,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
25日,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男团EXO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来源:韩联社)
“北京周期”要善用东道主优势
相较于“北京8分钟”的惊艳,中国体育代表团留给人们的惊喜不算多。
此次,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金6银2铜,列金牌榜第16位。四年前的索契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3金4银2铜,同样是9块奖牌,排在金牌榜第12位。
“北京8分钟已宣布冬奥会进入中国时间了,而中国队的这个成绩基本反映了中国冰雪运动目前的水平,金牌数有点遗憾。”在平昌看完大部分比赛的某体育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尤其是在过去中国冬奥会53块奖牌中获得30块的短道速滑,算是居功至伟的冬奥项目,如今短道速滑队的贡献依然不小,但相比以往有所下降。
“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四年后,我们在自家门口会怎样呢?”该负责人表示。
利用东道主优势是历届奥运会和冬奥会主办国的常态。有专家认为,东道主效应的呈现,一是场地适应的优势,尤其是少数特殊的赛道客观上有利于东道主选手;二是相关投入的加大;三是主场观众效应。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新增项目,尤其是增设小项的精心谋划。日本2020年奥组委在这方面的极其成功的经验特别值得学习:他们频繁而耐心地与各单项组织和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沟通,使得东京2020奥运会的项目数从里约的306增加到339,其中约半数是日本的较强项目,比如空手道8块金牌,对日本来说优势明显。
编辑:应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