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万向鲁伟鼎:民企与国企是利他共生、共创共享

2018-02-09 18:00:5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万向集团创建于1969年,从鲁冠球以4000元资金在钱塘江畔创办农机修配厂开始,以年均递增25.89%的速度,发展成为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被誉为“中国企业常青树”。2017年胡润百富榜,鲁冠球家族以491亿元财富,位列第37位。

万向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为主业,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代表企业之一。万向与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65%以上。在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16000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12%。

2017年10月25日,一代浙商鲁冠球去世,享年72岁。创业近50年,鲁冠球和他创立的万向集团被誉为“民企不倒翁”。

回顾过往,万向集团与国企合作开始时间早,并且有不少成功案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向就与中国汽车投资公司有紧密合作。股份制改造之后,又吸收中汽投等国有企业为万向钱潮股东,这些年来,不仅在产业上发挥了协同效应,而且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可观的财务收益。此外,万向还是广汽集团、中色股份的股东,彼此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于‘国进民退’的问题,我们创始人鲁冠球生前曾有很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我非常认同。”鲁冠球之子,万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鲁伟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论上世纪末的“国退民进”,还是后来所谓“国进民退”,其实都是伪命题。实质是需求决定形式,能力决定形式。需求决定形式,能力决定形式

在鲁伟鼎看来,所谓“国退民进”时,国家就是利用活跃的民企体制冲击僵化的国企体制,用民企资本来整合国企优质资产,使其产生更大效益。如今,市场经济早已深入人心,企业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市场也不是当时的格局了,除了转制的,剩下的“国字号”企业,在国民经济大厦中充当的是顶梁柱角色。倒是民营企业,虽然发展如火如荼,但自生自灭者众,做大做强者少。原因是,大部分民企起点低、资本小,重眼前、轻长远,缺乏利他共生的价值观。这样的民营资本进入或主导矿山、铁路、机场乃至航天等产业,资源节约、生命安全、服务水准、竞争力水平等难以有效保证。鲁伟鼎认为,低碳经济、循环再生、绿色环保、生活品质、和谐社会等,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当然要有能力的企业、有责任感的股东来担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