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与之相对应考核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大。中财办主任刘鹤近日在达沃斯论坛发言称,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展开。
浙江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到2020年对全省所有工业企业等主体根据亩产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6项指标为主,评价结果影响企业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
亩产过去是农业术语,而在区域经济学范畴,亩产与经济密度概念类似,计算方式为: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代表了一个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未来有可能成为综合评价的趋势。
浙江不是孤例,去年8月苏州市政府就公布,未来三年内,苏州将全面推行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完善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
一直以来,政绩考核相当于地方政府施政的“指挥棒”,政绩考核体系的“唯GDP”取向,使得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招商引资、房地产等可以拉动GDP增长的事务,对企业的综合评价,也主要以投资和税收衡量,而对生态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重视不够,留下了很多欠账。
这样的考核体系明显不再符合新时代要求。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经济在转型,社会发展也在发生变化。考核体系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种规范,就像“鞭子”一样。现在我们谈高质量发展,包括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社会民生以及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人的关系等,但如果考核体系没变,地方政府还是需要去完成“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硬性指标,很容易出现与现实矛盾的情况。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
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而且实践中还在不断拓展。因此,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要针对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包括注重反映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注重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变化情况,注重反映人民群众多样化美好生活需求,全面展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目的在能以高质量考评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评价体系需要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在创新发展中对评价指标予以不断调整、不断修正;以及能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形成反馈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此外,许多发达国家评价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创设的一系列指标体系、方法和逻辑等,都可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参照,广为借鉴。
事实上,此前“十三五”规划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设计中,就曾按照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四大类确立了24个或25个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比较好地引导了经济社会发展指向。无疑,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新的考核体系,也将引导和推动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编辑:许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