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下一步
可以看到,在众多手机调研机构的2018年出货量预期中,国内智能手机的增长率可能都在个位数甚至是在更低的数据下徘徊。对于如何“更有效率”地激活国内市场,各家厂商使用的方式并不一样。
对于OPPO来说,强势的线下市场是优势,而如何实现品牌升级成为过去一年多时间吴强思索最多的问题。在小米和华为等品牌的激进市场战略下,OPPO希望探索一种“超级旗舰店”的模式,来更好地树立OPPO的品牌形象。
2017年年底OPPO在上海开设了全球首家“超级旗舰店”,希望“摒弃”过去OPPO店铺销售“拉人”的“套路”,并且对店内员工不设KPI考核,开设更多的分享课程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虽然吴强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对于OPPO的品牌升级,这是一个开始。
而vivo则从产品的角度出发,来提升品牌的调性。1月24日,vivo推出了X20Plus屏幕指纹版,售价是3598元人民币,这也是市面上首款搭载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量产机型。在此之前,vivo也是国内最早推出18∶9全面屏的手机厂商之一。vivo创始人沈炜在日前举行的高通技术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vivo愿意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地投入,同时也认为vivo是每次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华为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AI手机”上。2017年,人工智能芯片成为华为手机进击中高端市场的“核武器”,蓄势两年才公布的手机芯片麒麟970被华为消费者BG业务CEO余承东称为开启“AI时代”的钥匙。他说,现在是APP时代,但未来一定是AI时代。同时,他强调,目前手机市场仍然在洗牌,包括中国市场在内,大部分品牌都会消失掉,未来全球也就剩下三家,甚至更少。
余承东对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已经为智能手机的体验带来了颠覆:不用触屏,可以直接语音操作;有人工智能大脑,云端知识库,手机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直达服务,不用查各种APP,综合体验直达服务。
不过他也坦承,人工智能提供一种基础和能力,语音、拍照等方面的应用只是开端,后续还需要生态的完善。
与其他手机头部企业不同的是,小米在2017年的重点放在了国际市场上。小米创始人雷军不久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小米的国际业务增长了300%,而预计2018年也会达到100%。
贾沫对记者表示,在国内渠道成本高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出海成为企业扩大规模,维持增长的必经之路。但如何选择进入的市场是厂商需要去权衡的。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可以带来更好的margin,但是公开渠道占比有限。如果不能很好地与运营商展开合作,会入不敷出,选择更切合自身渠道策略和产品的市场去尝试最为稳妥。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