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贝因美修正业绩预亏8亿-10亿,寄希望于今年保壳翻盘

2018-01-23 09:09:5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尽管奶粉新政大限已过,但国产奶粉企业还未能从新政“后遗症”中脱困。

今日,贝因美(002570.SZ)宣布修正2017年的业绩,全年预计亏损8亿-10亿元。贝因美方面认为,这一次下调主要是由于2017年中小品牌赶在2018年1月1日新政大限前的抛货对市场的影响等原因所致。业内看来,随着奶粉新政的实施,国内奶粉市场的情况正在好转,考虑到此前一系列出售资产的计划进程,不排除贝因美有提前释放压力的可能,而把翻盘希望放在今年。

公告显示,贝因美将业绩预期从三季报预期的全年亏损3.5亿-5亿元,改为亏损8亿-10亿元,这也导致贝因美股价开盘即跌停。

事实上,此次预亏大幅增长有些出人意料。今年三季度,贝因美率先通过配方注册制,整体业绩也开始回升,三季报显示,贝因美单季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54%,亏损情况也有明显好转,减亏92%。

贝因美公司把大幅预亏的原因归于多个方面。

一方面与奶粉新政“后遗症”有关。截至2018年1月19日,已有38批国内外1040个配方完成了配方注册,其中贝因美的6家工厂拿下51个配方注册名额,但市场洗牌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强烈。由于在2018年元旦之前还是新政缓冲期,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让行业普遍竞相杀价甩货,导致当期销售收入未达预期。同时市场投入费用门槛提高,也严重影响利润。

从2016年奶粉新政公布之后,国内的奶粉市场就进入混乱期,根据新政,一张奶粉许可证最多可以申请3个配方系列9个配方,而在2018年1月1日之后,未能通过注册的奶粉将无法再生产,这也导致无法通过配方注册的中小品牌奶粉纷纷打折出货,减少库存。而这个局面在2017年更为严重。

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奶粉新政对于贴牌杂牌的挤出效果比较明显,从2017的8月份开始,部分经销商忍不住开始低价抛货。

在2017年底的采访中,贝因美董事长王振泰曾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由于担心货烂在手里,有些厂家甚至不计成本,在渠道中以20-30元/罐的价格亏本甩货,这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

而市场抛货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公告显示,包括有效期较短的赠品和消费者促销因此受限,产品到期报废导致贝因美存货核销增加;应收账款回款未达预期,导致坏账准备增加而减少利润。

另一方面,根据与恒天然共同持股的达润工厂签署的《产品购买协议》规定,贝因美预期对其采购订单量不足,预计执行该协议变为亏损合同,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减少了公司利润。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协议规定,贝因美下属子公司向达润工厂采购基粉的采购量不低于0.75万吨/年,而如果违约,违约方将向对方支付大额赔偿金。

对于贝因美来说,今年再次亏损也意味着其将面临退市危机。由于2016年贝因美公司已经亏损7.8亿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十三章“风险警示”第二节“退市风险警示”的有关规定,2017年度报告披露后,贝因美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是预亏8亿-10亿,也许实际上贝因美并没有亏损那么多,也不排除通过财务方式把压力转移到2017年集中释放的可能性。

业内猜测,也许2017年贝因美扭亏的把握并没有那么大,而把翻盘的机会放到2018年。

记者注意到,从2017年7月开始,贝因美开始计划出售包括黑龙江省安达牧场等旗下牧场和以及29套房产,以期盘活存量资产帮助其保壳。而今日(22日)贝因美还宣布有意进一步转让杭州贝因美豆逗工厂,但遭到包括恒天然公司在内多位董事反对而未能获得董事会投票通过。截至2017年12月6日,豆逗工厂净资产为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有传言称,贝因美二股东恒天然公司或有并购贝因美的计划,2015年,恒天然以每股18元、总代价接近35亿元入股贝因美18.82%,当时恒天然更多看重贝因美在国内的渠道优势,不过由于贝因美业绩下滑,在2017年恒天然不得不对贝因美的投资进行减记3500万新西兰元。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双方均未对此传言做出回应。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边长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