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沈联涛:探寻新时代的“北京共识”(3)

2018-01-22 09:15:2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加上金融科技的颠覆性发展,如果在手机上都可以炒比特币,把银行货币隔夜转向比特币,那么全球货币秩序不是完全打乱了吗?

中国不应走过度杠杆化的老路

而更令沈联涛担心的则是,将现有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复制到新兴市场会引发更大的全球危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和更为包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他指出,不能照搬欧美模式,而要用结构性和系统性的角度看待风险和不确定性。

以中国为例,中国增长虽放缓,但依旧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每年依旧能保持6.8%左右的GDP增长。加之中国并非一个消费型国家,中国的储蓄率很高。那么,作为一个贸易长期顺差的盈余国家,又怎么会发生过度借贷的情况呢?

沈联涛指出,“关键在于税务的激励机制支持债务,而不支持股本。加上老百姓认为股本风险高,而倾向银行存款。”

他介绍,美元是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储蓄货币,可以依靠借债发展,因此,长期支持借贷。而中国出于金融深化的考虑,也用借债思维。例如,买房免利息,银行坏账由政府补贴拨备,但买股票面临双重纳税。此外,也很难筹备股本,IPO发行有限。股票亏损也没有政府兜底,要自行承担损失。

他称,中国的债务股本比的错配比较严重,因为股权资本市场并未完善到为杠杆化的企业注入股权资本。在央行流量加存量社会融资中,股本占比不到一成。剩余九成中,银行借贷占六成,债务占三成。

“但我们其实没有理由过度借贷。”他称,在不确定性的时代,只有高股本能够承担高风险,越依靠债务,越不可持续、越脆弱。但这转型还需一个过程,逐步培养投资者。中国香港的股民是经过几次大起大落的风波才达到今天的成熟度的。每个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完全靠它自身的承受能力。股市就是比债市有着更大的波动性。

基于以上分析,沈联涛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要将股市和全球架构、国内需求匹配起来。如若不然,会进一步加剧失衡。而这一改革与汇率、利率、战略、思维都有关。这是建立一个完善、均衡的生态系统。

在利率和汇率政策方面,沈联涛表示,利率是关键,利率是汇率的矛。利率失衡,就没有办法制定合理的汇率政策。而在美国利率偏低基本接近零的情况下,中国也无法加息,否则热钱涌入过多,人民币过度升值,不利于经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