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地方自挤经济“水分”为何难以影响全国数据准确性?

2018-01-19 09:32:3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从2017年初辽宁自曝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后,最近两个月来,内蒙古、天津也自曝存在财政、经济数据虚增问题,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数据真实性的关注。

这些地方所自曝的数据问题,都是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前所出现的数据问题,反映出改革前地方统计核算上的一些漏洞,也验证了党中央、国务院推出这一重大改革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然而,一些地方自挤“水分”并不会同步导致全国GDP也需大幅修正的可能,因为既有的全国GDP核算制度已经有效规避了这一风险。

自1985年我国建立核算制度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采取分级核算制度,即国家统计局核算全国GDP,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核算本地区生产总值,即俗称的地方GDP。

国家统计局在核算全国GDP时,所利用的基础数据包括通过联网直报方式直接获得的规模以上企业数据,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取得的小微企业统计数据和价格调查数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利用行政记录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和有关统计调查数据。在GDP核算前,会对这些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同时,要对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相互验证。在GDP核算过程中,全国GDP的核算分类比地区GDP的核算分类更为详细,便于发现基础数据中出现的问题。在核算出GDP数据后,还要对GDP生产方与使用方数据、GDP核算与其他核算数据之间进行协调性检验,这是地区GDP核算难以实现的。通过这一系列审核评估过程,确保了全国GDP核算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因此,全国GDP的数据来源要优于地方GDP,全国GDP数据的质量也会高于地方GDP。

分析地区与国家GDP数据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分级核算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跨地区投资的情况越来越多,母公司和分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将分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果都统计在本地区,造成重复统计。尽管统计制度作了严格的规定,不允许有重复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执行到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