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券商房地产首席分析师表示,这为央企、国企的存量土地使用“开了绿灯”。过去很少会提及将央企、国企的建筑用地做住宅用地。当前一些大城市在土地增量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央企、国企会对此类存量用地积极盘活。多位市场人士称,这将对“商品房、保障房、共有产权房、租赁住房”四元产品线提供更有保障的用地内容。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长期来看随着多主体、多渠道住房制度的推进,我国主要依靠商品房满足国民居住的主体供应机制将被打破,在新的住房制度下,市场会形成买房和租赁均占据主体地位的格局,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商品房供求关系,市场对商品房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到商品房的价格,同时也能抑制炒房影响房价,进而会冲击房地产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更为本质的是土地供应格局的改变或将影响上市房企。一般来说,从土地市场的用地来源看,主要包括国有用地和集体用地。过去多年,我国城市商品房开发的模式一般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从政府部门购得国有土地,然后进行开发并对外销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在此种制度下,一些地方土地出让部门有意无意地调节土地供应节奏,有意无意地调节土地供应节奏,且土地出让价格一再走高,助推房价上涨。在土地供应主体多元化后,将缓解热点地区楼市供需紧张局势。
“具体而言,首先宅基地房只能在村内自己交易、小产权房不具备交易价值,此二者均无法进驻市场进行交易,这些均对商品房交易无法形成替代效应。更为本质的是整体而言租赁始终属于消费,买房属于投资,这两者之间无法实现直接替代效应,只有部分间接的替代效应。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影响冲击有限。”前述房地产首席分析师说。
与此同时,我国楼市新格局将对上市房地产商将会带来更多机遇。严跃进告诉记者,当前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租赁住房较少,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会开启一种模式——加快进军租赁住房。
在他看来,从横向的不同主体来看,土地开发是房地产的核心业务,后续进行项目开发的机会增加。但需注意的时部分土地的权属是否明确,尤其是很多地块若涉及诸多权属争议的问题或会延长此类业务的开发节奏。同时,从受益情况看,园区企业的受益机会更大,因为它们获得了部分工业用地转成住宅用地的机会,其土地估值也会抬升。此外这实际上也利好一些产业基金等,它们能够寻找到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