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社论:乡村振兴重在产业、生态、文化

2018-01-03 09:13:5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乡村振兴正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继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部署成为主要议题。

之所以要振兴乡村,乃基于中国“三农”问题现状。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升之际,农村日益空心化,村庄不断减少;农民成为城市劳动力的来源,收入主要依靠进城务工;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2016年仅8.6%。

但是,农村还有约六亿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发展愿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完成这些发展目标,作为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自然不能缺席。

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泛指发展经济,生态宜居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而乡风文明拆射出的主要是精神文化内涵。

因此,欲振兴乡村,产业是支撑。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在首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由追求产品向追求品质、品牌、服务转型,由追求规模发展向追求绿色发展转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支持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关键,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总体上,要以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城镇居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

文化是当前中国乡村的短板,乡村曾经是中国文化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复兴乡村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乡村文化复兴,除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外,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包括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惠民工程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振兴程度将成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之一。此时,应防范以过度行政化方式追求政绩化的乡村振兴,防止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来下指标、定任务,甚至超越现实基础,不充分考虑区域差距和差异的现实约束,人为提挡加速,追求短期速效。或者简单化地采用熟悉的老思路和旧方法,统一要求、一刀切推进。

过度形式化亦需防范。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把维护农民和农村社区基本权益视为核心要求,而非只把建房修路放在突出位置,甚至只注重在乡村简单移植城市文化元素,或者不计成本地塑造典型,打造样板。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以及让农民权益边缘化。

总之,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民彻底脱贫的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编辑:许云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