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调控的实践②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

2018-01-02 10:11:06      参与评论()人

总体来看,无论是从国内金融发展环境变化的角度,还是从国际金融政策发展变革的角度,在改革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基础上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从而最终形成“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为“双支柱”的新型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框架,既有助于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主要内涵

所谓“双支柱”调控框架,一般的直观理解,主要是指金融宏观调控的两个主要支柱,一个是货币政策,另一个是宏观审慎政策。不过,这种直观理解显然低估了双支柱调控框架所包含的政策创新内涵。

事实上,作为金融宏观调控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南和行动纲领,双支柱调控框架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改革和完善传统货币政策,构建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即货币政策支柱);二是改革和完善传统金融监管政策,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即宏观审慎政策支柱);三是在同一个整体政策框架下,强调两个支柱之间的充分协调和配合。

首先,我们来看作为支柱之一的货币政策。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已不再简单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而是孕育着若干重要的转变、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现代金融体系下的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效果。

从实践情况来看,央行目前已经在做的工作除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之外,还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多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并为后续货币政策框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果从稍长远的视角来看,在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可能还孕育着更加深刻的变革,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由于货币政策事实上对整个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稳定都负有基础性的责任,因此,货币政策不仅应该关注通胀和产出的稳定,还应该同时关注金融体系的稳定。这就要求货币政策框架从目前流行的“灵活通胀目标制”(以通胀和产出稳定为主)转向兼顾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双稳定目标制”。尽管前景十分诱人,但在“双稳定目标制”框架下,金融稳定的盯住对象如何选择,货币政策如何在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稳定两个基本目标之间进行有效的权衡,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