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金融监管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发现风险属失职

2017-12-22 09:23:4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

为期3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20日闭幕后,央行、银行会、保监会21日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着力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银监会对内提出了上述要求。

事实上,作为十九大后召开的最高规格年度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方面内容引发了热烈讨论,分别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控金融风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21日举行的“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同高速增长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会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中高端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将成为主流,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拉动消费的主体。

对于如何防控金融风险,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主任吴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需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也是保持稳中有进总基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未来货币大规模扩张将不太可能,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将延续。

高质量发展是主题

追求高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基础性关键性领域的改革。

“从产业来看,更多依靠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来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比较完整且主要居于中高端,主要依靠绿色、低碳、循环这样一些产业来推动。从要素来看,一方面将更多地依靠科技、人力资本、信息、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来推动。另一方面要依靠劳动、资本、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等传统要素的效率提高来提升。”杨伟民说。

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2018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将从发展数量和效益提高向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转变,更注重质量提升和惠及民生,引领消费升级;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支柱产业将逐步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在深化改革方面,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应把完善顶层设计和推动基层探索相结合,一方面,中央明确改革原则和要求,而把具体地方的方案设计放手给基层。另一方面,对于各部门、各地区的基层成功经验,中央加大调研和总结力度,发现成功案例,及时加以推广,从而形成供给结构性改革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金融风险整治主攻银行体系

做好风险防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前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21日特别指出,要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改革开放。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解读认为,“稳健”成为近年来货币政策不变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央为经济稳增长营造稳定货币金融环境的决心。而货币政策具体的落实方式方法体现在“中性”二字上。中性服务于稳健目标,中性意味着为了稳健的货币金融环境,政策可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多重工具平抑市场波动,化解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流动性风险,以保持宏观流动性总体适度和利率水平相对稳定。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表示,目前来看,金融风险的整治重点集中在银行体系,银行同业和资管业务的调控更是重中之重,未来监管的思路是要引导银行不忘初心,回归传统,集中精力做好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此外,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隐患也是未来的治理重点。

安信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认为,金融业从严监管、化解风险的取向不会变,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三个良性循环: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意味着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多地向房地产改革的方向发力,比如住房租赁市场、廉租房保障房建设等。

做强做大国有资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杨伟民表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是完善国有经济产权制度安排的一个战略性举措,但不是要求每一个国有企业都做大。

杨伟民称,过去提的口号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其实是针对国有企业整体而言。但在实际执行中许多国有企业都要做大,一定程度上带来负债率高、层级过多、主业不精、大而不强等问题,靠负债做大国有企业容易带来宏观上的金融风险。

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前一阶段,相当一些国有企业因囿于定性的模糊,认为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做大,进不得,退不得,特别是一些落后产能与僵尸企业,不敢清理退出,更不敢提破产,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度。预计下一步国企都将进行内部分类,分清优劣,决定进退。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强调国有资本而非国有企业做优做大,意味着盈利性、经济性可能成为评判国有资本经营质量的重点,国有资本可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空间。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撰文分析,今年公报中“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的新提法,其实就包含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提混改不是停下或放慢脚步,而是要把混改搞得更稳妥、更好。这应是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的要义之一。

许保利认为,接下来的国企混改重点应放在一级法人层面,国资委要充分挥发作用,对质量不高的资产进行果断剥离,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国资委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公司的国有股份交给该机构管理。

央行明确提出支持绿色产业

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更高更深远的战略地位,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污染防治是本次会议部署的三大重点攻坚战之一,并明确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总体目标。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预计环保政策将继续贯彻执行,继续抑制工业品产能和产量的释放,这会使得工业品价格维持在高位。今年不少上中游原材料价格累计涨幅较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的情况下,部分行业的资本开支意愿较强。明年对于产能建设的抑制力量不会减弱,但相应的环保设备、项目投入会有所增长,对于制造业投资可能形成一定的推动作用。

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构建法治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参与、国际化合作的环境治理体系。要加快环境立法,确立市场化机制。作为环境外部效应内部化的重要手段,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是较为适合我国采用的环保市场化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

央行和保监会也在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提出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央行强调,要提升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保监会则提出,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保险创新,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撰文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在有工作基础了,也有思路、有方法,大气污染防治在治“标”基础上,治“本”的进度会加快,治标就是通过管控,治本就是能力提升。三年之后,治“标”和治“本”都能发挥很大作用。

常纪文表示,要高质量发展经济,各个地方要遵守这个准则,其次要加强能力建设,中央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各级的辅导和支持,监督和扶持并举。同时,打好蓝天保卫战,还要在交通结构和运输结构上做好文章。

编辑:刘晓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