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改革开放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林毅夫在论坛上发表了以“改革开放与中国奇迹”为主题的演讲。
林毅夫认为,从1978年到2016年,38年,我们平均每年的GDP的增长率达到9.6%。可以把改革开放这40年称为中国的奇迹。而近40年来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经验,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二是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探索实践。
以下为林毅夫演讲:
明年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认为40周年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值得庆祝的日子。
我常讲,我是鸦片战争以来、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第六代知识分子。
第一代大家知道,是推动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李鸿章。第二代是推动戊戌变法和民主主义革命的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第三代是推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第四代是五四运动后,大学毕业参加社会主义革命也参加了抗战的那一代。第五代是1949年建国后进入大学,毕业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那一代。第六代就是我这一代了,1977、1978年开始恢复高考,那段时间进入大学,毕业以后参加改革开放的这一代。
和前面五代知识分子来比,我们这一代是最幸运的。因为就像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能有这样的提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这近40年的贡献。
我想跟各位忆苦思甜一下。经过前面五代人的努力,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那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55美元。大家知道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当年他们人均GDP平均数是490美元。我们出口和进口只占GDP的9.7%,也就是我们90%以上的GDP和国际经济是不相关的。当时81%的人生活在农村,84%的人处在每天1.25美元这样一个国际贫困线标准之下。
但是从1978年到2016年,38年我们平均每年的GDP增长率达到9.6%。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还不曾看到以这么高的增长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先例,而且是在人口这么多的国家、这么穷的基础上来实现的。所以把改革开放这40年称为中国的奇迹,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词。
经过38年的高速增长,GDP增加了32.3倍,去年我们人均GDP达到8100美元。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总量,按市场汇率计算,1978年的时候,我们只占世界的2.3%。去年我们的GDP达到了14.9%。这段时间里面,经济增长非常快,对外开放的速度也非常快。可以用贸易增长来衡量,从1978年到2016年,我们平均每年的贸易增长速度是14.8%。经过这样的一个快速增长,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我们现在也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在这个过程当中,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事业做出较大贡献。过去40年当中,全世界减少的贫困人口70%来自于中国。如果把中国的贫困人口扣除掉,世界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增加。而且我们是唯一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市场经济体。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这近40年的成绩,我们才能说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如何创造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的经济规模增加了52倍。这是真实的增长,这只能靠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怎么实现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呢?一是企业要不断地技术创新,让每个工人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更好的东西;二是企业要不断地转型升级,把劳动力、资源、资本,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往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去转移。
我们知道农业附加价值比较低,附加价值比较高的是制造业。大量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制造业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长的两个主要机制。
这两个主要机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都是公平的。但是有一点不一样,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在全世界一直都是领先的,产业的附加价值在全世界一直都领先,他们的技术和产业都是在国际技术和国际产业的前沿。
发达国家靠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稳定,每年都是2%,如果加上人口增长等,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年来,每年的增长速度就是2%。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由于我们比人家技术要差,所谓技术创新就是在商品生产的时候,你用的技术比现在的技术好,就是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你进入的行业的附加价值比现在的附加价值高就是产业升级,不见得要新发明。在经济学上把这种可能性叫做后来者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跟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有优势。
如果用引进的方式,成本会比自己发明低,风险也会比自己发明低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后发优势的话,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比发达国家高。但能高多少呢?理论上说只能高一点。从经验上来看,二次世界大战后,200多个经济体,有13个经济体经济加速增长,取得每年7%或更高的增速、持续25年时间的快速经济增长。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成为这13个经济体当中的一个。
改革开放之后,为什么我们能够维持稳定高速增长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我们并不是照搬外国的理论。
以当时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例,既然这些大的国有企业不给补贴活不了,那就给它转型,同时放开我们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准入,不仅放开了准入,还招商引资。开始的时候,全国的基础设施很差,如果把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竞争优势,必须建好基础设施,没有能力建全国的基础设施,那就先搞特区。靠这种务实的方式,很快发展起来,从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出口增加很多,利润增加很多,就带来了连续38年平均9%的经济增长率。
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资本,逐渐从一个资本短缺的经济体成为一个资本丰富的经济体。在比较优势的时候,补贴是雪中送炭,现在符合比较优势了,企业有自生能力了,再给补贴,那就变成锦上添花了。锦上添花当然不需要,所以就有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可以把转型期所遗留下来的那些保护补贴取消,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我想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能够快速发展,而其他转型中国家经济崩溃、停滞并且危机不断的原因。
经济奇迹背后的中国经验是什么?
基于这样的反思与回顾,我觉得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
一是经济要发展成功,那就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我们是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也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跟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实际上还有很多后发优势可以挖掘。我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还能够在6.5%以上,在全世界这还是高速增长。我相信这个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变化,但是它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转型当中,还有个经验教训要牢记,就是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我们也有很多扭曲、干预和漏洞,但是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不能照搬教科书,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探索实践。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是比较接近的,根据中国的经验提出的理论,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发展中国家都有跟我们一样的梦想,都希望成为现代化、工业化的国家。中国的经验对他们来讲,会比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有更好的参考价值。我们也许能迎来所谓“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时代、新世界的到来。
原标题:《林毅夫: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创造奇迹?》
第一财经转载自“新华网思客”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