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银行备战新规:净值化、非标转标挑战资管生态(2)

2017-11-24 10:40:4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原则未来需要相关细节,处理不慎可能会带来道德风险。”上述分析中提及。

眼下,公募基金的估值方法体系最为成熟,价格基本“随行就市”,即“市场法”。目前可供选择的估值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类,而银行理财或资管产品给出的基本只是“预期收益率”。

记者也获悉,为各界熟悉的货币基金则采用成本摊余法,即指以95元买入票面价值为100元的债券,将获得5元的收益,并将收益摊销到每一天中。正是由于货币基金投资的资产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且到期日在10个交易日以上的资产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得超过30%等,因此使用上述估值方法较为合理。

不过,银行理财和资管产品又应该如何进行估值?目前,它们一般投资于现金管理类资产(存单、回购、利率债)、信用债、非标等。记者发现,从业人士的困惑主要在两大方面:首先,如果按照公募基金的市场法定价,如今债市的波动性加剧,未来在“非标转标”的压力下或导致更多资金流入债市,并放大波动率,市场法估值可能导致这类产品波动过大;其次,对于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以及非标很难公允定价。

目前, 也有资管人士对媒体建议,对于高流动性的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无需“盯市”,mark-to-market),可以与货币基金的估值法对标,并可适度对价格纠偏;而对于主投信用债和非标的开放期更长的产品,不能以公允价值计量,而且较长的时间内可能出现预期外的亏损,建议采用“成本摊余+减值准备”的方法,即需要进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计提。

非标转标或成大趋势

前述南京银行资管中心的研究分析中也提及,由于非标业务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定价中存在较多问题,是推动产品净值化的重要阻碍,因此监管积极推动“非标转标”的工作,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望继续快速发展。

“我们现在基本已经不投资非标,以前这多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比如借道基金子公司变相为开发商融资),监管趋严后,标准化的ABS投资得比较多,收益基本可以达到5%~7%。以前这种收益机构可能还看不上,ABS的流动性也一直较差,基本是机构持有到期。”某股份制银行同业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