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住建委和北京银监局的通知也显示,购房人以办理“消费贷”、“经营贷”、“个人信用贷”、“房抵贷”等方式套取资金,作为购房首付的现象多有存在。
多地监管向“消费贷”出手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近期,北京、南京、广东等多地监管层均开始出手严查“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多家银行也逐渐收紧消费贷的口子。
据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介绍,目前监管主要针对的是期限,要求消费贷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此举主要针对的是部分商业银行将消费贷期限做到了20年甚至更高,且不得以房产进行二次抵押。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10年以上的中长期消费贷整体呈收紧态势,民生、兴业等多家商业银行明确表达不做10年以上消费贷。
融360房贷分析师汤传尧向中新经纬客户端预计称,各家银行新增的消费贷款审批会更加严格,已经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如果被发现用于购房,可能会有惩罚措施跟进。而随着消费贷的严查,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会进一步减少,楼市降温不可避免。
近日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相继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调整后首套房贷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5%-10%成为主流。19日,央行营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营管部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房贷利率调整是银行在北京市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市场利率整体上扬的背景下,根据市场资金水平变化、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所采取的自主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和导向,对此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积极支持。
“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缘何屡禁不止?
2016年银行新增消费贷8500多亿,而今年1-7月份新增的消费贷就高达1.06万亿。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的情况下,8月居民消费却呈现下降态势,两者明显出现背离,多名专家均认为这意味着不少消费贷正在被用来买房。
一位资深银行业研究专家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称,消费贷变相流入楼市,实际上就成了监管机构明令禁止的“首付贷”,降低了首付要求,抬高了楼市杠杆,加剧了楼市金融风险的积累,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汤传尧认为消费贷屡禁不止有多重原因:“一个是房价越来越高,买房首付有缺口,购房者为了买房有主动申请消费贷的冲动。二是房贷额度的下降,但房贷资产一直是银行相对优质的资产。现在银行降低房贷额度,正好就给了一些中间机构操作空间。三是消费贷的确难以做到全程监管,技术上可行,但往往人力上又跟不上。”汤传尧称。
汤传尧建议遏制消费贷款违规进入楼市首先要把消费贷的额度和授信时间降下来。“额度少了,授信时间短了,拿去炒房,成本就高了。”
其次他认为还要加强技术监管手段的创新,监控消费贷的流向,并制定相关的惩罚措施,比如将消费贷资金违规入市记入个人征信等。
(原标题:多地监管出手!“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为何仍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