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双顺差格局企稳,全球重拾“中国信心”

2017-09-20 23:50:0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而中国正引领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高盛集团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石赫伟(英文名哈维·施瓦茨)20日在北京的这句话引发各界关注。事实上,近期的一些数据和现象表明,中国经济的确越来越扎实了。

首先,人民币大幅收复失地,表明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提振了市场信心。尤其是5月份后,货币当局在“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引入了逆周期因子,目的之一就是有助于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

此外,今年前8个月的贸易与投资也重现双“顺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8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7.1%,增速远超过上半年6.9%的整体经济增速;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进一步遏制,则一举逆转了已持续3年的对外投资额超越吸引外资额,且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一财经记者高育文摄)

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则不断推动着产业持续升级、经济提质增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新兴动能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信心增强

人民币的升贬往往能体现出全球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

自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尽管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但是央行始终强调,人民币并无贬值基础。这一基础指的就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

这一基础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在2017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中得到了体现,尤其是5月份,货币当局进一步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中间价定价机制中引入了逆周期因子,使得汇率中间价更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的基本面。

结果,截至今年8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近5%,仅8月份就升值了2%。事实上,经济的向好,从外汇市场的交易量上,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8月银行结售汇逆差38亿美元,环比大幅下降75%,实际上最近几个月,结售汇逆差已经持续收窄。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称,近期,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继续提振市场信心,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稳中有升,使得境内主体在涉外交易中的预期及行为更趋理性。未来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更加稳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预期进一步趋稳的环境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将保持稳定有序、基本平衡的格局。

央行表示,从运行情况看,新机制有效抑制了外汇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增强了我国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人民币收复失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贸易、投资等主要渠道资金流入增多。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8月份进出口总值2.41万亿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35万亿元,增长6.9%;进口1.06万亿元,增长14.4%;贸易顺差2865亿元,收窄14%。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上半年的亮眼表现,背后包含着汇率和基数两个因素。下半年剔除这两个因素,则更能代表中国外贸的真实竞争力。

他认为,目前外贸的表现,尚能稍微对冲消费减速,暂时还是稳经济的配角,主角是投资和消费,但如果持续增长下去,未来三驾马车将均衡发力,共同担当主角。

与此同时,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8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的4789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68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16.62亿元),同比下降41.8%,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进一步遏制;1~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389家,同比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7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2%。

质量更高

除了各方的信心,中国经济更为扎实还体现在经济转型和升级上。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有效提高了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产业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高增速。

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五大重点任务落实有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成效,去产能、去库存加快推进。钢铁去产能进展顺利,“地条钢”依法取缔。截至7月末,煤炭去产能1.28亿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末扩大1个百分点。

去杠杆、降成本成效也很突出。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2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04元。

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1~8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道路运输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2%、24.3%、24.1%、17.6%和16.1%。

此外,1~8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1.4%,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3和4.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2.3%和32.2%。

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三去一降一补”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未来要更多在“一降”和“一补”上来显示改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比如,更多地推进体制改革等深层次改革,让中下游企业、民营企业能获得实质上的投资信心、优惠,以及进入新兴行业的机会。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刘爱华表示,下半年有望延续目前的发展势头。首先,基础是趋稳的。今年以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在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也在稳步提高,财政收入也比往年增速加快。

其次,在双创的推动下,今年以来新主体继续大量涌现,新产业、新模式也在快速发展,这些新动能的成长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数据显示,8月份新登记企业日均达到1.7万户,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1~8月份,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2%,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更快,增长了52.9%。

“再加上预期向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1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处于比较高的景气区间,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刘爱华表示,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短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是能够得到延续的。

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来看,企业家的信心是好转的,接下来改革还需要继续推进,降低融资、税收成本,降低民生、交通等领域的民间投资门槛。另外,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对于投资是领先指标,企业当期的产品出厂价格会影响下一期的投资决策,8月PPI的回升也表明未来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出现大幅度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近对中国经济的年度评估中表示,中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2017年经济增速预计为6.7%,且有望在中期维持强劲增长。与去年报告相比,IMF上调了中国的增长前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2017年至2021年的平均增速预计从去年的6.0%上调至目前的6.4%。

编辑:刘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