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支付宝的导流密不可分,也节省了趣店的市场营销费用。2015年公司市场营销费用为1.9亿元,在业绩飞速发展的2016年,这项费用反倒下降为1.8亿元,直接因素就是支付宝的导流。
实际上,渠道背后更深层次的合作价值在于信用与风控,芝麻分及其背后的用户数据是趣分期放贷审核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风控工具。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因欺诈导致的坏账损失分别为54万、347万、195万,对应的风险准备金率(Provision Ratio)分别是1.06%、0.4%、0.28%。这表明信贷评估模型和风险管理系统更完善。
蚂蚁金服方面也在19日下午回应第一财经记者时称,趣店是蚂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在支付、信用、风控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
但趣店也表现出过于依赖蚂蚁金服的趋势,这也显露出一定的潜在风险。据支付宝方面确认,趣店是以技术服务费的模式向蚂蚁金服支付费用,并不是交易抽成模式。招股书显示,这部分费用大致包括三部分,比如给支付宝和芝麻信用的服务费,以及涉及到信用分析的费用。拿给到支付宝的服务费为例,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分别为820万、4100万和5000万,增长较明显。
另外,趣店的其他潜在风险还有新增借款用户数增长速度放缓问题。趣店最初瞄准的是校园分期市场,2015年11月开始从学生群体向更广泛的年轻用户群(无信用卡)扩张,从事后一些地方监管加强对校园分期的限制与管控趋势看,这一目标用户的转向给趣店带来利好。而且与支付宝合作后,趣店的活跃用户数开始快速增长。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249万、1430万、2600万,但新增的借款人数对应为114万、545万、335万,即便考虑季节性因素,即下半年购物和借款需求会高于上半年,趣店今年新增的借款人数仍可能出现回落。好在目前它的重复借款比例在82.7%这一较高水平。
这表明,支付宝导流的边际效应可能在递减,尽管它仍是趣店最重要的流量来源,但趣店未来需要面对如何开拓更多新增借款人的问题,这可能会重新抬高其市场营销费用(在其三大费用中居首位)等成本项。
此外,趣店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金融业务,即小额现金贷业务。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金融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65%、88%、83%,营收结构略显单一,且该占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趣店在扩展商城(场景消费)等其他收入来源上尚未表现出成功迹象,这也是其今后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