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急诊医生”中国诚通,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2017-09-19 22:44:0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国企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钱和人,如何规避因为它们带来的系统风险,这就是诚通要做的事情。”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通”)董事长马正武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30多年,如何通过市场化运作,让国有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重要任务和探索方向。

而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已不再局限个别明星反复出场,由中国诚通发起设立的3500亿元结构调整基金,80%的投资将集中在中央企业和国有骨干企业的结构调整项目上,20%将投向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具有良好收益前景的市场化项目。

十年试点谙熟改革路径

201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发起设立了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基金总规模 35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 1310亿元,是目前全球第二、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结构调整基金主要承担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等重大使命,重点支持中央企业及国有骨干企业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专业化整合、国际化经营等项目,是服务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央企业及国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投资平台。”马正武表示。

这笔资金为何交给了默默无闻的中国诚通?

马正武是这么解释的:“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诚通,在经过双轨制转型中经历了烈火重生。这条路走下来,中国诚通自身经历收获了经验。在国企改革中,无非要涉及到‘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利用国有资本市场话运作专业平台,在流动中实现优化布局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将会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2016年9月,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图片来源:国资委新闻中心微信号

谙熟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中国诚通,在过去的十年里,作为国资委资产经营公司试点,重组整合中央企业、军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664户,清理资产债务749亿元,安置职工8.84万人,探索了通过搭建国有资产专业经营平台,接收经营性国有资产、主业剥离资产、困难企业,采取股权混合、业务重组、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方式实现生产要素分解、重组和流动,实现企业清理退出或重组再生,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这十年来的试点,给了马正武很多的体会:“结构调整资金提供了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通道和中央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的平台,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需要做好化解风险、防治风险外溢,尤其是避免发生系统风险的准备,运营公司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去年4月29日中国诚通对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实施托管,需要在5月10日前付第一笔债务。在三个月内,我们筹资了70亿元,还了68亿元。我们既不能让风险外溢,也不能让诚通承担外溢的风险,所以有很多硬骨头要啃。”马正武表示。

托管后的中国铁物,实现了“三步跨越”:通过加强资产盘活、确保公募债券按期兑付,以市场化为原则、成功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加强沟通协调、全面实现债务重组落地,实现了“盘活有效资产、解除债务危机”;通过聚焦生产性服务、全面融入铁路经济循环,推进业务重组、实现专区联动发展,对接国家战略、增强经营开发实效,立足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了“激活生产要素,焕发内生动力”;通过深化机构改革、提升整体管控效率,优化企业结构、卸下未来发展包袱,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敬畏意识,实现了“转换体制机制,重新整装上路”。

通过以上三步跨越,中国铁物摆脱了危机,实现了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结束了连续47个月的亏损状态,企业浴火重生,重新整装上路。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认为这相当于进了医院急诊室,诚通就担当了急诊医生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管企业到管资本,资产经营到资本经营,从资本层面推动结构调整,突出国有资本运营,发挥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同时从资本层面推动、参与到央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减负债、降杠杆、防风险,提高质量,同时探索国有股权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式,盘活存量。”马正武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马正武介绍,在试点中,中国诚通从出资人意志出发,坚持市场化运作,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首先是风险隔离,专业运作。在接收整合央企资产过程中,中国诚通搭建了产权管理、资产运营、人力资源等三个功能性平台,分别负责资产经营类企业的产权管理与财务集中,资产整合、退出、产业孵化等业务的操作和“三类人员”(离休、退休、内退)的管理服务。实践中,其体会到产权专门管理有助于规范运营、风险隔离,资产规模化处置有助于提升价值,人员集中管理有助于降成本、保稳定。

其次是人资分离,确保稳定。“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是资产运营的两大难点。这些年,中国诚通探索了“人员安置依政策、保稳定,资产盘活进市场、挖价值”的路子,充分依靠整合企业的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组建了人力资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区域网点,管理8000多名离退休、内退人员,为1600多家机构、近7万人提供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同时还组建了重点区域资产处理平台,集中管理,规范化运作清理资产。

此外,创新思维,一企一策。资产运营涉及面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存在部分政策法规滞后、不统一等问题,这就要求试点公司在流程和管理上必须规范,但在方式方法上必须创新。这些年我们探索了资产处置“退出与孵化并重”,人员安置“政策有依据、职工能接受、企业能承担”,企业破产“股权清偿”等多项创新性具体做法,坚持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一企一策,使一些急难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通过这种模式,截至目前,结构调整基金已完成(含已签约)项目投资16笔,合计签约金额约511亿元,其中国有企业项目占比超过90%。基金用资本的手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助力作用。

“在跑步中整理队形”

资本这个字眼,最不能舍弃的就是它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它姓“公”还是姓“私”。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无疑是决定着中国未来二十年国有资本的走向。

“资本证券的核心是利于资金的聚集与交易,使风险分散,资本聚集。同时也可以便于股权管理。投资公司是讲投资回报,这个回报包括是否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另外一个是资本的本质属性,即是否盈利、整合之后是否要抱在手里,需要看处于行业的位置。从短期看利润,长期看可持续性,并非都握在手中。”马正武表示。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中国诚通围绕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和保值增值,做了一些探索实践:接收管理了多家央企上市公司股权,探索国有股权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参与中石化国勘公司的多元化改造,对中国铁物实施托管,探索从资本层面推进央企和战略资产整合优化;妥善处置金融债务,加快退出僵尸企业,探索在化解过剩产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作用。

“将资产转化为资本,并使之处于可交易状态,是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基础。在前期实践中,中国诚通重点发展混合所有制和提高资本流动性,实现资本结构多元化,资本(资产)证券化。在推进非上市公司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创新方式,发挥产权交易所在价格发现和投资者发现两方面作用,采用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择优选择投资者。对于不满足交易条件的资产,采取‘现状转让、风险定价’的做法,在充分披露现状和风险的前提下,设计交易结构、交易方式,完成了被查封资产、在建工程等多项资产的处置交易。下一步我们将做好资本的‘契约管理’,通过合资合同和公司章程的设计,更好地保障出资人权益,规范公司治理。”马正武介绍。

国有资本运营的核心目标是在流动中实现布局结构优化和资本增值。

为此,中国诚通提出了以区域、行业、流动性、风险等维度为主的资产配置要求和运营指标体系,重点解决布局结构的方向性问题;提出了“资金、资产、资本(股权)”三态转化的资本运营循环,在资产接收、要素分解、资本运作、市值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工作流程和指引,探索了从资本层面实现“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优化自身资本结构,去杠杆,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52%,非整合类资产证券化率达到90%;投资了“互联网+”企业,参与了多家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实现了资本滚动循环运作和运营收益。

“结构调整基金80%的投资,将集中在中央企业和国有骨干企业的结构调整项目上,20%将投向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具有良好收益前景的市场化项目。”马正武表示。

目前,结构调整基金通过直接投资和参投子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直接、跟投总额占比40~50%,子基金投资占比50%~60%。基金直接投资策略,包括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和已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和股权转让。子基金策略具体包括战略导向型子基金和市场化子基金,战略导向型基金投资总额占比原则上不超过基金投资额的45%,市场化子基金投资总额占比原则上不超过基金投资额的15%。同时,投资策略还对行业投资配比、区域投资、市场投资配比、投资期限做了明确的规定。

为更好的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需要,中国诚通也加快了自身的充实,重塑总部架构,以“管资本”为目标,以完善“投资、持股管理、资本动作和资产经营”四项基本功能为核心,优化总部组织架构,设立“前、中、后”台,重点强化资本运营功能,组织架构根据运行情况动态评估、优化。总部建立和完善新制度体系,形成标准化行为规范,培育运营公司企业文化。同时充实人才。大力推进市场化选聘,面向系统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尤其是金融、资本运作人才,快速改善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搭建金融板块,通过搭建金融板块,完善资本运作能力,在流动中配置国有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一直在跑步中整理队形。”马正武表示。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计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