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解构四类闪崩股:业绩变脸限售解禁成估值杀手 谨防三大雷区

2017-07-21 09:25:59    证券时报  参与评论()人

7月17日,创业板指盘中暴跌5.11%,创2015年股灾以来的新低,“闪崩”突如其来,上证指数等亦遭连带拖累。复盘发现,7月份以来A股市场“闪崩”行情频现,投资者自然是心惊肉跳。

笔者对2017年5月份以来的“闪崩”个股进行梳理归纳,试图剖析“闪崩”真相。综合来看,期间个股“闪崩”有四大类:次新股、解禁股、业绩预告变脸股以及创业板股,那么这些股票“闪崩”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次新股炒作降温

板块整体表现疲软

自2017年3月27日次新股指数创出阶段性高点后,板块指数便一路下滑,炒作明显降温。统计5月份以来的“闪崩”股发现(为方便分析,以周跌幅超过5%的股票为研究对象,表1),每周次新股“闪崩”股数量占总“闪崩”股的比例都超过20%,占所有次新股总数的80%以上。与上市时间超过一年的股票对比,次新股跌幅均值也大多比前者要高。

当解禁碰上“闪崩”

闪崩具有传染性

据统计,今年第三季度的解禁规模总计有7236亿元(以6月30日股价估算),其中7月份有2163亿元,环比上升46%。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时,部分投资者对这一类股票以看空为主,可能会大量卖出。文中对2017年5月2日至2017年7月14的解禁股进行了分类分析,其中“闪崩”定义为跌幅超过5%(表2).

从表2可看出,个股解禁前市场表现更敏感。

对于次新股,结合龙虎榜数据发现,游资接连出货是导致次新股“闪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点从次新股解禁前几个交易日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出货迹象明显。解禁前下跌股数量占比超过了50%,而“闪崩”股占比不到前者的一半,且解禁前这两个占比均要高于解禁后。以第一创业为例,5月11日首发限售股解禁,天风证券上海芳甸路营业部等机构在5月9日至5月15日大量卖出,导致其股价大幅下跌,连续三天一字跌停,解禁前后3个交易日跌幅分别为17.4%和27.08%。

对于新股,从博弈论角度看,投资者在心理上更加谨慎,见好就收的心态普遍存在。当股价打开一字板或触及高点后,一旦市场有出货迹象,其他投资者也会跟风卖出,从而造成股价大跌,如大烨智能、沪宁股份等。

同时也看出,上市时间超过一年的股票在解禁前的下跌数量占比也要高于解禁后。

实际上,限售股份的解禁并不会完全导致它们的股价“闪崩”。从上周数据来看,所有解禁股中下跌个股数量占比均超过80%,但次新股的“闪崩”股数量占比要比上市超过一年的高出很多,说明解禁的次新股对“闪崩”更加敏感,这与次新股的整体市场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业绩变脸预期

或是“闪崩”主因

2017年中季度已结束,上市公司纷纷开始预披露中报业绩,文中对A股自2017年5月份以来披露中报预告的1213家企业的业绩进行分析。按照业绩预告类型对这些企业进行分类,整体来看,业绩预告披露前后的市场表现特征明显。

从预告披露后下跌股来看,数量上,业绩利空(预减、续亏、首亏以及略减)股占各自类别内的比例均较高,尤其是略减和首亏股,占比均超过80%。股价涨跌幅上,预告披露后股价跌幅是披露前的2.2-2.9倍,跌幅非常大,这样的股票有乐心医疗、盐津铺子等。从披露后上涨股来看,利好(略增、预增、续盈及扭亏)股在预告披露后股价涨幅较披露前也有着明显的上升。

进一步对比业绩预告后上涨和下跌股票可见,利好和利空消息对股价涨跌幅的冲击非常大,对利空下跌股和利好上涨股的业绩预告前后的涨跌幅做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高达0.96,属于强正相关。

由此可见,近来股价的“闪崩”与业绩预告的变脸有很强的关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利好和利空股在业绩预告前股价涨跌上已经有了较明显的差异,利空股在预告前股价已经呈现一定幅度的下跌,而利好股在预告前也有一定的涨幅。这不得不值得怀疑,是否存在一定的消息泄露。因此,对于监管层而言,加强内幕信息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谨防三大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