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36种药品经谈判纳入国家医保,平均降价超四成

2017-07-19 22:31: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19日发布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结果,经过与相关企业的谈判,其中36个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达到81.8%,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大大减轻了我国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这次人社部谈判的药品,基本都是专利原研或国内药企独家。企业往往在源头直接把价格上涨数倍后投标,再高价中标,价格虚高链非常隐秘。不过,通过这次谈判结果可以看到,这类药其实同其他药一样虚高得离谱,它的价格水分是最大的,市场上没有相同的竞争品,也只能用行政手段强势打压才会有效(挤压水分)。”降药价网创始人卫柏兴对第一财经表示。

从24500元到7600元

人社部印发的《关于将36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下称《通知》)显示,36种谈判药品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下称药品目录)乙类范围,并同步确定了这些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

在入围的药品中,多数药品的价格被拦腰截去了一半多。其中,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从2804元/片降到了1101元/片。适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原来的平均市场价是24500元/瓶(50ml/500mg),在谈判之后,单价变成了7600元。

“从谈判的价格来看,中国有很多药品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这次部委的行动,对老百姓来讲,无疑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卫柏兴表示。

中国药价虚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国家对高药价高现象一直高度重视,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国家发改委进行了30多次的药品降价。同样为降低药价,国家卫计委在药品招标上也是用尽心思。

“国家发改委、卫计委近几年也出台过各种文件来抑制药价虚高,但结果都不尽理想。中国的药企百分之九十都是微利或亏损,原因就在于剩下百分之十的外资企业和国内部分企业形成垄断局面,他们的产品才是降价的重点。”卫柏兴表示。

2016年7月,国家卫计委宣布,替诺福韦酯、吉非替尼和艾克替尼3种药品通过“国家谈判”成功降价,降价幅度均在50%以上。这是我国官方首次依照国际惯例引进药品价格谈判。由此,政府以市场和医保为利器,撬开了原研药、专利药坚固的价格坚冰,实现政府、企业、百姓“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