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退出《巴黎协定》,真正受伤的可能是美国

2017-06-05 09:06:0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薄燕: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6月1日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这项决定的端倪早在特朗普竞选期间就可以看出。特朗普当时称气候变化是骗局,并威胁要退出《巴黎协定》。所以,特朗普作出这个决定首先是对他竞选承诺的兑现。这个决定也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气候政策出现严重倒退的必然结果。

特朗普就任之初就提议停止向一些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拨款,并大幅削减美国环保局的预算,还于3月份要求重新评估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清洁电力计划》,指示环保局彻底修改该计划列出的规定,取消对出租联邦土地用于煤炭开采的禁令,取消能源开采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限制。这些都标志着美国气候政策早已经出现重大后退。只不过特朗普一直拖到5月底的7国集团峰会之后,才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会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是削弱了《巴黎协定》的普遍性。美国于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谈判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以把排放大国纳入到共同的减排框架中来。为此,《巴黎协定》在很多方面反映了美国的偏好、考虑到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比如它对美国的生效不需要国会的批准。现在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将使该协定的普遍性不足。

二是对《巴黎协定》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退出《巴黎协定》将意味着它不再履行在资金支持方面的承诺,使《巴黎协定》明确规定的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出资目标难以实现,从而给绿色气候资金带来重大打击,进而使《巴黎协定》的推进面临更大的资金缺口,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信心。此外,美国的退出意味着它将不再兑现其在《巴黎协定》下的减排承诺,即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这将降低《巴黎协定》的有效性并影响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但是,特朗普的决定对《巴黎协定》的影响又相对有限。首先,《巴黎协定》已经生效,美国的决定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履行,这和美国当年退出《京都议定书》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其他主要国家缔约方都在美国宣布决定后表达了维护《巴黎协定》的政治意愿。七国集团中的其他六国连同欧盟都表示要落实《巴黎协定》。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国元首及政府首脑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继续努力履行根据《巴黎协定》所承诺的相关义务。三国领导人特别强调,《巴黎协定》不容重新谈判。中国总理李克强6月2日出席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时表示,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推动并签署《巴黎协定》,将会继续履行《巴黎协定》承诺。

从积极的方面看,后巴黎时代围绕着落实《巴黎协定》的国际谈判进程也许会因为美国的无所作为而得到更快地推进。事实上,无论美国是否退出《巴黎协定》,由于特朗普已经抛弃了奥巴马的清洁电力计划,所以美国不可能完成其在该协定下的自主减排承诺,更不可能增加减排承诺。因此,它留在《巴黎协定》内同样会破坏该协定的精神和目标的实现。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决定不会实质性阻碍或者逆转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以及国际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与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2001年相比,今天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背景和运作逻辑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是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信度大幅提高。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地球表面温度在近三十年中的每个十年都相继高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先前十年。许多观测到的变化均是在数十年到数千年中前所未有的:大气和海洋变暖、积雪和积冰减少、海平面上升及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气候变化科学现已能95%地确定,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活动是观测到的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且气候变化将会持续。

二是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在7国峰会前,经合组织发布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报告。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在发布报告时称,将气候行动纳入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中能够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对新能源投资将有利于经济增长。如果采取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到2050年,将为G20国内生产总值带来2.8%的增长。如果考虑消除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有害影响,如极端天气等灾害,经济净增长甚至达到5%。实际上,2008年至2015年间,美国经济增幅超过10%,而来自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9.5%。这一事实否定了应对气候变化会导致经济增速减缓的观点。

三是世界能源市场在过去十年间不断转型升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价格大幅降低,价格优势日益凸显,其装机增速也远高于燃煤发电厂。全球出现了发展清洁能源经济的竞赛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进行能源革命、追求能源转型的政治意愿进一步增强,能源战略和气候变化政策协同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四是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实现了创新,具有公平、合理和现实的特征。与《京都议定书》相比,《巴黎协定》更加尊重国家的差异性和自主性,由国家提交自主减排承诺,但要接受国际审评,并鼓励国家持续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克服了在国家之间分配减排责任的分歧和冲突,更多考虑了国内政治的首要性,更加具有国际政治的可行性。从未来来看,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将可能是那些率先在发展中实现低碳化、成功实现能源转型和有效履行气候承诺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总之,那种“你先做我再做”的逻辑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早已经过时。特朗普对《巴黎协定》的决定和指责表明,他还在对全球气候治理运用旧的理念、旧的逻辑、旧的政治,而这不会对全球气候治理造成实质性损害,反倒可能会损害美国的经济、社会和外交。

特朗普虽然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但退出程序,复杂、费时又耗力。按照《巴黎协定》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美国最早要到2020年底才能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到时是否能获得连任、完成退出《巴黎协定》的流程,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正如奥巴马在特朗普的决定后指出的那样,“美国的各州、城市和企业将加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杰里·布朗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讲话尚未结束时就声明加州将予以抵制,并在地方政府层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美国60多个城市的市长,包括洛杉矶、纽约、盐湖城、匹兹堡等,代表了超过3600万美国民众,随后发布的一份共同声明表示,他们不欢迎特朗普总统的举动,他们将接受、尊重和恪守对《巴黎协定》所定目标的承诺。特朗普的决定也引发美国多位商界领袖不满。特斯拉CEO马斯克和迪士尼公司CEO艾格均表示将从总统顾问委员会辞职。持同样强硬态度的还有苹果、Facebook、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因此,美国地方政府和企业仍将在后巴黎时代的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中美双边层次上看,中国和美国在《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过程中联合发挥了引领作用。但是由于特朗普政府对《巴黎协定》的退出决定,使中美不能联合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履行过程。气候变化也难以在短期内成为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的支柱和亮点。然而,中美之间在气候治理方面仍然存在合作空间。特朗普虽然改变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气候政策,但美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政府仍会积极参与气候治理。中国与美国州政府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以及低碳减排方面存在着合作基础和推进空间。此外,中美许多城市都是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城市政府合作对于中美减排具有重要的实质性意义。

中国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可以在现有地方合作框架下,积极寻求与美国城市在气候治理中的合作和良性竞争,自下而上推动中美气候治理合作。中美还应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交流合作,鼓励中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与有关美国城市加强经验交流和务实合作,共同提升双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中美企业可进一步促进两国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推动清洁能源领域相关的市场开拓以及创造就业机会。(薄燕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编辑:孙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