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产经 >

“炒鞋”有风险!当心成为另一种“韭菜”(2)

“炒鞋”有风险!当心成为另一种“韭菜”(2)
2019-09-17 17:47:55 中国经济网

关键问题是,随着“炒鞋”之风的越刮越猛,随着某一运动品牌日益成为稀缺品,加上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焉知会不会有人突破法律的底线在法外“炒”?毕竞,市场风云波诡云谲,而逐利不仅是商人的本性,也颇符合市场经济情况下很多人的行为特征。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炒鞋”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者通过操纵体量较小的限量版鞋品市场,有意抬高市场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当然,个体消费者确实有经济实力跟风炒作,无论虚荣心作怪,还是非理性消费,都悉听尊便,但当“炒鞋”已经成为资本游戏,则如专家所说,“从社会层面看,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投机套利、金融诈骗甚至违法行为”。

鞋子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

还需要提醒的是,且不说暴涨总有暴跌,鞋子终究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鞋子不是老酒,越陈越香,一直炒下去,再高档的鞋子也是要老化的,以致价值归零。所谓“炒鞋带来的财富效应”,不过是“绚烂的泡沫”,从长远上来讲,总有泡沫破灭的一天,以致后来的“接盘者”血本无归。因此,跟风炒鞋的抢购者,不妨多一点理性,别上了“带节奏”的炒鞋“大佬”的当。

“炒鞋”的核心是人,扭转观念必不可少。消费者酷爱球鞋并非坏事,愿意出溢价购买心仪的球鞋也是个人选择,但在球鞋消费和交易中还是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投机。尤其青少年是球鞋主力消费人群,更需克制攀比心理,量力而为。唯有构建理性的球鞋市场和交易环境,才能让更多真正热爱球鞋的人享受到球鞋带来的愉悦。

“炒鞋”导致正品鞋溢价过高,还催生了球鞋内幕交易、假鞋生产等行业乱象。此外,所谓的“限量版”万一遭遇品牌商重新生产,产量增加,价格自然会下跌,球鞋爱好者也就成了“被割的韭菜”。市场乱象要遏制,需要生产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持续关注,“炒鞋”要降温,也需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提醒球鞋爱好者理性消费、量力而行,须知“‘炒鞋’有风险”,别让自己被爱好“绑架”。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