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产经 >

ZAO爆火引出个人信息安全焦虑 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ZAO爆火引出个人信息安全焦虑 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2019-09-03 14:15:06 三联生活周刊

最近,一款叫“ZAO”的app突然火了起来,很多人都在朋友圈发了“ZAO出来”的小视频,就是把某个影视剧片段中人物的脸换成自己的脸,看上去倒也算有趣。

ZAO的玩法上也很简单,就是上传自己的正脸照片,然后从平台提供的大量影视剧作品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等待十几秒后,就能看到里面演员的脸变成了自己的,就像是自己出演的作品一样。

“ZAO”爆火引出的个人信息安全焦虑,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受损在国内亟待重视

事实上,这样的朋友圈P图热潮已经上演过好几拨。上一次是今年7月,来自俄罗斯的FaceApp可以将人脸变老,当时有不少人都在分享自己的“老年”照片。更早之前,分享自己的卡通照片、古装照片、军旅照片、民国照片……类似的风潮实在是太多了,互相之间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ZAO这次引发的热潮和讨论似乎要更广泛,原因不止于变脸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的个人数据安全问题。因为有网友发现,其用户协议内容看上去有难以理解的部分:

如果您把用户内容中的人脸换成您或其他人的脸,您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等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其中的“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就很值得商榷。在前两天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有专家提到这份用户隐私协议非常值得商榷。

应该是受舆论影响,到了9月1日,ZAO已对用户协议的部分条款作了修改,修改后的内容看上去就顺眼了许多。不过它的爆红和争议还是让已经积累多年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得到了一次大爆发。

过去数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虽然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却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其中争议最大的或许可以算是个人隐私的受损。

去年三月,Facebook公司被曝出了严重的用户数据泄露丑闻,据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这家与Facebook有合作关系的数据分析公司未经许可收集了数万Facebook用户的信息资料,对这些用户的行为模式、性格特征、价值观取向等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推送信息和竞选广告,以影响美国选民在总统大选中的投票。

“ZAO”爆火引出的个人信息安全焦虑,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受损在国内亟待重视

但在我们当时的采访中,在国内的互联网安全圈看来,类似Facebook的信息泄露事件在国内早已司空见惯。“这样的事情在国内其实是经常发生的,只是国内不像国外透明度这么高,全都被披露出来了。”360企业安全研究院院长裴智勇如此说道。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则直言:“中国的问题相比Facebook这样的情况来讲,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2017政企机构信息泄露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从2015到2017年,我国每年因网站漏洞导致的信息泄露数量超过50亿条,而这还只是360这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的统计数据,其中泄露的信息85%以上都是用户的个人信息。

去年1月,四川省公安厅召开“向人民报告”网安专场新闻通气会,会上透露,2017年仅四川省就有250余亿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平均至少有几十条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流传。

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类似的信息泄露事件只在媒体上停留少许就被略过,大部分用户根本无从知晓自己的个人数据信息的泄露状况。

一个简单的例子很有说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简称《网络安全法》)规定必须要实名制,但实名制又会让公民的个人信息暴露在危机四伏的网络环境中。赵国栋就向我们抱怨道:之前共享单车特别火的时候,各种单车公司都莫名其妙地成立了,但活下来的可能就一两家,其他公司都倒闭破产了,但他们一样搜集了你的大量数据,包括你的身份证号、你的手机号、你的银行信息,这些都被他们拿走了,而他们破产之后还谈得上对这些信息的保护吗?

“ZAO”爆火引出的个人信息安全焦虑,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隐私受损在国内亟待重视

《请输入搜索词:WWW》剧照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