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张颖的态度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的外界声音,认为视觉中国存在维权-诉讼-和解-签约的“勒索式商业模式”。
有媒体机构图片采购负责人透露,视觉中国一年3000余张图片使用权,优惠后价格在20万元左右。“价格有点贵,但由于它的图片库确实最大,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据悉,视觉中国早在2017年就研发了图像互联网版权保护平台“鹰眼”系统,自动处理约200万张/天以上的数据,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一站式的版权保护服务。柴继军称,现在的图片使用场景大多数都是在线上,光靠人工发现侵权不太现实,所以开发了这套搜索系统,希望能够精准找到侵权主体,也希望能够树立图片内容行业的标准。
2017年,通过“鹰眼”系统,视觉中国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比2016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新增年度协议客户同比增长超过54%。
根据财报,视觉中国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比总营收的82%。
版权角力
尽管质疑不断,但视觉中国也认为自己有苦衷。以自媒体图片侵权为例,柴继军表示,发现被侵权后,主动去找自媒体,他们一般都比较紧张,采取回避,或者就联系不上,最后只能走上诉讼的道路,而一起诉就要很高的费用。“实际上,到我们这里来获得授权并不是特别高的价格,自媒体也需要逐渐培养起图片版权意识。”
对于张颖的“勒索”指责,柴继军并不认可,解释称“我们不可能去敲诈勒索。我们是一个商业公司,你跟我合作签署合同,我给你提供优质服务,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