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阵阵轰鸣声中,“平吉号”盾构机在赵登禹路的地下成功破壁而出,标志着地铁19号线一期平安里站至积水潭站区间盾构隧道顺利贯通。作为老城区中的一站,平安里站将有望实现与地铁4号线、6号线、远期3号线的“四线换乘”。
S形中一次穿越1.2公里
南北贯穿北京老城区的地铁19号线一期建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全线共有19处特级风险源和433处为一级风险源。而在平安里站,就“藏”着1处特级风险源和6处一级风险源。
“你瞧,平安里站到积水潭站区间的线路是出平安里站后沿赵登禹路向北敷设,然后向东北转向新街口北大街至积水潭站,所以,我们既要上跨既有6号线的区间,又要下穿既有4号线新街口站的区间。”站在区域地图前,施工方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19号线04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树斌介绍,一“下”一“上”,使得区间线路形成了明显的S形,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也得顺着S形上下摆动,对设备操控提出了极高要求。
“难上加难的是,由于老城区住宅林立,空间较为逼仄,我们没有条件设置检修井,必须要一次性穿越1.2公里的地层,其中644米还是富水卵石地层。”李树斌说,这个标段的卵石层中,三分之二都属于埋深深、粒径大的卵石,掘进中对盾构机刀盘的磨损极大,“因为把刀盘给磨钝了,中途还出现过‘卡停’的情况,我们通过添加润滑剂等方式才实现了今天的破壁而出。”
李树斌举例,就像是生活中拧螺丝,小螺丝用个普通扳手就能拧好,可要拧大螺丝不仅得找个趁手的大扳手,还得找个懂力道的人。
车站顶部启用“棚盖法”施工
突破难题,对项目团队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平安里站位于老城区,地下管线众多且没有改移的条件,传统的导洞法施工在这儿没有使用。为此,平安里站在北京地铁建设中首次使用了超浅埋棚盖法施工。就像传统的“火柴盒”式楼房施工一样,先在宽35米、长240米的车站顶部打上密排的钢管柱,形成一个“棚盖”,以起到结构支撑作用,“我们计算过,所有的钢管柱加起来,总长度就达17515米,重量则有2600吨。”李树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