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基础研究为民族医药发展“加码”(2)

2019-02-12 11:40:28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加码”投入,补足基础研究短板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有多远?如何打通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间“最后一公里”?

关于苗医药产业化发展之路,杜江坦言,由于各种原因,苗医药的发展仍受到诸多制约,从基础研究到实践应用仍有不少阻碍。再之,苗药虽然作为“大山深处的瑰宝”,但产业化发展安全性、科学性、可行性仍有待系统探究,这些基础研究工作都需要进一步拓宽。

围绕贵州特色,贵州省民族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继续“加码”。2018年底,为充分利用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贵州省喀斯特科学中心项目在经过前期申请,“喀斯特环境与健康及特色民族医药”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直接费用2700万元。

项目承担单位、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科研处处长潘卫东表示,贵州中药民族药上市品种多来自本世纪初实现地标升国标的154个品种,但多数品种缺少系统的物质基础、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研究,为相关重要品种的提质增效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中药民族药的原料药材可持续供应依赖大宗特色药材的野生抚育及人工种植,而药材适生性、引种驯化、品质评价等基础研究也非常有必要。”潘卫东说。

为补足基础研究的短板,贵州在“加码”基础研究的同时,也打通了“人才绿卡”申报项目的绿色通道。2019年,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首次对贵州省获得高层次人才绿卡的个人实行不限项申报,从数据上看,基金项目申报量比2018年的580项增加615项,总资助金额比2018年的2880万元增长93.75%。

研究成果直接对准应用开发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