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新闻背景: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政府为企业背书,企业一旦出现问题不负主体责任,则要由政府来负责任。目前,已经要求取消所有著名商标、知名品牌的评比。
已偏离设立的初衷
随着时间的推移,著名商标渐渐背离了既定的路线,沦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牟利的工具。个中原因不难理解,著名商标对各大商家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宣传名片。而一些地方政府也乐于看到更多著名商标涌现,甚至将其作为政绩之一。于是乎,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一种病态的“双赢”模式出现了。部分黑心商家和某些贪腐官员勾结在了一起;为了尽快推出更多著名商标,一些地方政府不断降低评选标准;某些商标名不副实,却屹立不倒……种种乱象,足以证明著名商标已经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详细】
在我国,著名商标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仅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较有知名度的商标。在商标领域,许多企业对“著名商标”的认定趋之若鹜,大玩镀金品牌游戏。前些年,“免检产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标签满天飞,后来逐步得到清理,先是“免检产品”相关管理办法被废除,接着“名牌产品”评选被取消,随后新商标法明确规定,禁止使用“驰名商标”称号,然而“著名商标”却成了漏网之鱼。【详细】
就该由市场说了算
监管部门的认定与评价,并不必然与产品的市场口碑吻合。这种评价制度存在与生俱来的漏洞,一方面静态的评价与产品动态质量和品质存在很大偏差。比如,曾经的质量免检制度与免检标识,本义是正向激励,但一些企业在获得质量免检资格之后却不重视质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履行市场“守夜人”角色,主要职责是守住规则的底线,如打击坑害消费者的劣质品牌,而不是褒奖优质品牌。【详细】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所以,叫停评名牌、评著名商标中政府行为,不是退出、不作为,而是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即通过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详细】
建立的黑榜是福音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即将建立的黑榜,无疑是一项引人注目的举措。让问题企业和商家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才能起到更好的监管作用。某些著名商标榜单报喜不报忧的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更重要的是,这项举措能让广大消费者共同参与到监管工作中来。毕竟,哪家商品质量更值得信任,哪个品牌更有吸引力,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消费者。只要违规,处处受限,这是黑心商家的灾难,却是公众的福音。【详细】
对于“著名商标”,监管不能止于“叫停”。既然商标评比的功能已被异化,非但未能起到保护商标、防止侵权的作用,反而成为商家进行虚假宣传和不当竞争的“工具”,那么,就应该全面废止。事实上,废止“著名商标”,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每个商品、每个商标,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和保护,而没有品牌商标和普通商标之分。否则,不仅人为造成了企业不公平竞争,也会让人质疑管理部门的动机。特别是,针对“著名商标”隐形存在现象,地方政府不仅要坚决制止和查处,而且要向管理部门追责。【详细】
微言大义:
@菜根黄:政府评比,发奖都是多余的。
@水在天心:优胜劣汰,才是市场的正常法则!
@道美食:不知道执行结果怎么样,就怕换汤不换药!
@价值创:市场的还给市场,本应如此。
@黛沫儿:早就该这样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从开始的驰名商标,到现在的著名商标,评选早已异化成为了宣传的工具,而且能为企业带来巨额的市场回报。消费者的好口碑就是红榜,今后所有企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朝着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个目标奔跑。企业做的好了,品牌自然就响;企业做不好,那就谁也救不了你。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听说过“微信食品”(WeChat Food)吗? 事实上,它属于完完全全的冒用微信商标,由此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本月14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了涉及侵害“微信”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原标题:称 “优酷”商标被擅用,“优酷网络”起诉“优酷广告”索赔) IT之家1月8日消息?据海淀法院网消息,因认为自身注册的商标“优酷”未经许可被对方擅自作为企业名称进行注册
【TechWeb】据外媒今日报道,三星在欧洲提交了新的商标申请,商标将用于基于区块链功能的智能手机。这或许意味着三星或称为既HTC与Sirin Labs后第三家加入的区块链智能手机队伍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