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国际油价经历雪崩 中国化工企业为何要陷入集体焦虑?(3)

2018-12-17 09:48:1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过去一个多月ABS这种材料的价格从15000多元一吨下滑到现在的10000元一吨,这让他的盈利空间大为缩水。

“2017年的生意特别的好,这种好一直维持到了2018年上半年结束。”王洋说。王洋清楚记得,今年上半年,他的ABS最高卖到了20000元一吨,但几个月的时间,塑料的价格缩水了一半——在塑料行业,产品端的价格波动的幅度远大于产业链最前端的石油,如果石油下降了10%元,那么相关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可能要远远高于10%,这意味着这些石化企业的利润空间会被迅速压缩。

王洋希望,油价即便不再上涨,起码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这对于生产计划的安排乃至于企业的盈利预期都至关重要。

现在,塑料价格的不断下跌,不仅让他这样的碎料供应商产生观望的情绪,下游的再加工企业也不敢接货。“按照过去一个月的节奏,接了货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可能卖不出原料的价钱。”王洋说,“很多生产企业暂停生产,等待市场进一步明朗。”

旺季不旺

令石化企业不安的不仅仅是价格的下降,还包括下游需求的不振。

距离年终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兴估计,他今年的销售任务量可能很难完成。

张兴的主要客户是杭州周边地区的织造企业。进入冬季,秋冬服饰的销售进入新一轮高峰,对于服装产业上游的织造行业而言,这本应该是传统的旺季,按照常理,这正是下游工厂囤积原料的好时机。

令张兴意外的是,尽管织造企业的原料——化纤产品——在过去一个多月中一再降价,下滑了近2000元,但这却没有给张兴的订单带来惊喜。“织造企业会进行备货,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张兴告诉经济观察报。

影响织造企业备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国际贸易存在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