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曾被称为各种套餐中“忽悠之王”的不限流量套餐终于“消失”了。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记者8日获悉,上市一年多后,重压下三大运营商已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说法,改头换面后亮相的则是“畅享套餐”等。(10月9日《北京日报》)
运营商能别再玩套路吗?
很多消费者都知道,各种电信资费套餐中的水分很大,算法复杂,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被忽悠。但是要说“忽悠之王”,还是非各大运营商近年来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莫属。
其一,在各种各样的“不限量套餐”中,“不限量”无疑是最大的卖点所在,但是等消费者使用后才会发现,所谓的“不限量”其实还是限了量的,没有完全彻底的“不限量”的概念。其二,一旦消费者月消耗的流量超过了限量值,就可能会被降速,甚至是被停止流量服务,直到下个月才能恢复。这意味着,所谓的“不限流量套餐”,也就成了“既限量,又限速”,和运营商所宣传的大相径庭。
商家利用“不限量”这种易误导消费者的字眼,引发用户的消费欲望,给消费者带来财物损失,有传播虚假广告的嫌疑。也正是因此,才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情绪。新《广告法》中第三条和第四条中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都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提出了原则要求。而三大运营商的做法就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叫停“不限量套餐”并非终点
明明是限量,偏要在宣传时说成是不限量,这显然是一种不诚信的做法。运营商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就成了一种忽悠,一种欺骗,是运营商不诚信的体现。
而且,当国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如法炮制,这种不诚信的做法也就成了市场的一种惯例,一种明规则,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对整个电信运营市场的长远和健康发展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既然运营商可以在“不限量套餐”上欺骗忽悠消费者,那么在其他的电信资费、业务办理上,同样可以忽悠欺骗消费者,这样电信市场还有什么诚信可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如何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叫停“不限量套餐”的做法不能成为提速降费、取信于用户的“休止符”,消费者仍需警惕在“不限量套餐”名称弃用后,换个马甲再次出现。为此,各大运营商必须坚守诚信经营理念,摒弃套路,以更加坚实的行动回应社会关切,把提速降费举措落到实处,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诚意比“不限量套餐”更名更重要
在执法部门的依法处罚和舆论的强烈质疑之下,不限流量套餐终于下架了,改头换面之后仍然是规定流量用完之后的限速不限量,虽然广告宣传内容方式的转变暂时解决了违法问题,可是提速降费的改革目标仍然没有真正实现,叫停下架并不是终点。广大网民依然希望简单干脆、清晰明了的不限流量套餐尽快到来,而不是套路满满、七拐八绕的消费陷阱,电信运营商诚意稀缺而算计多多的提速降费改革措施是典型的阳奉阴违。无限制的流量必须是一股清澈澎湃的溪流,让消费者了然于胸、安心使用,而不是充满漩涡与险滩的滚滚浊浪。
一定意义而言,诚意比“不限量套餐”更名更重要。更名容易,而让消费者真正实现“畅享”需要的是各大运营商。其实,说到诚意二字,消费者无外乎在意两个方面,一是收费价格公道,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二是明明白白消费,不当“冤大头”。消费者受了“委屈”,法律不会不管不问,监管部门也不会袖手旁观。
企业无论大小,依法与诚信是经营制胜法宝。三大运营商更不能背离依法与诚信经营。“不限量套餐”或许会成为历史,但是与之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须恪守初心,要知道企业对待顾客的诚意几何,顾客就会回馈企业几何,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少了法纪意识与诚信理念,再响当当的企业也禁不住消费者的唾弃。
微言大义:
@洋洋的咕噜噜:你以为我们嫌弃的是套餐的名字吗?
@悟空不会飞:从挂羊头卖狗肉到换汤不换药。
@韩思潇:改个说法就行了?要么给出相应的赔偿,要么真正不限量。
@紫瞳魔隹:办这种业务,从小到大就一个感觉,乱七八糟不透明。
编后语:
迫于种种压力,“不限量套餐”改头换面变成了“畅享套餐”,而真正的不限流量却遥遥无期。民众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运营商把文字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对广大网民来说却是在添堵,这从网上一边倒的骂声中就可见一斑。提速降费,运营商必须拿出不限量的诚意,才能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当然,诚意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它来自主管部门的监管与施压,来自市场竞争的鞭策与激励,来自改革所释放出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