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大众旅游时代的初级阶段,依靠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不少景区尤其是“十一”黄金周这样的旅游旺季并不缺游客,靠着门票收入,粗制滥造的下游市场,也能够积攒人气,收获颇丰。但随着消费升级,尤其是全域旅游的兴起,社会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整体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国际旅游市场,那些仍过于依赖门票收入,或者旅游开发能力依旧停留在打造同质化的工艺品一条街层面的景区,必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这一迹象目前已经开始显现。有机构发布的《国庆旅游消费升级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居民旅游消费升级,游客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追求品质与个性化。与此同时,尽管今年国庆假期国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双增长,但同比增速已有下降,且与去年相比,游客的人均支出出现了小幅下降。其中的原因林林总总,但也未尝不是游客对大量同质化景区消费疲劳的反映。
有专家指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已成为阻碍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不仅丧失了旅游产品开发的能力和积极性,对旅游市场升级的敏感性也大大减弱。无特色的旅游“特产”,假冒伪劣充斥的低端旅游纪念品,都是其具体表征。当然,也有一些景区因为率先告别单一的门票依赖而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如免门票达十年以上的杭州西湖,人气、旅游收入、口碑都不降反升;古老的故宫近年来通过各种跨界、触网,加大旅游关联产品的开发,一跃成为新网红。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另外有好消息是,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在“十一”假期前,国内百余景区都下调了门票价格,这或预示着部分景区迈出了走出门票依赖的第一步,同时或将倒逼景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旅游市场的深度开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