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票补新规或改变生态
9月中旬以来,有关票补将取消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据称,官方将出台新政策,发行方、制片方、院线方不允许进行网络售票平台补贴投放。同时,第三方线上售票平台服务费不高于2元。
票补即票价补贴,是指观众购买电影票时所获的补贴,是观众实际支付价格和影院结算价格的差额,一般是由网络售票平台和电影制片方来支付。早在2018年春节档,相关部门便发布票补“双限令”,即每张电影票最低票价不得低于19.9元,票补张数不超过50万张。票补已被部分限制。
票补力度的大小,直接体现在预售票房这一项数据上。虽然此次票补新规“靴子”尚未落地,但预售票房却呈现出下滑。2014年票补大战时期,当年国庆档电影《心花路放》通过大量特价票,直接拉动预售破亿元。而今年排名首日预售榜首的《李茶的姑妈》只有3600万元,《影》、《无双》以1800万元和1300万元的预售票房分别排名第二、三位,与往年数据均有明显差距。
虽然票补新规对票房的影响仍有待观察,但多方声音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或将迎来转型期。西南证券分析师直言,长期来看,电影市场或将回归内容质量的竞争。
《我不是药神》成为今年暑期档口碑和票房双高影片。“5亿元、10亿元以上票房影片数量的增加,说明中国电影的发展更加均衡,不单集中在一部影片、一个导演上,也反映了中国电影正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