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国药工匠冯根生:贷款入股高调改革 第一个吃螃蟹

2018-09-12 16:51:58    一财网  参与评论()人

  国药工匠冯根生在1998:破釜沉舟贷款入股 誓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丨40年40人

国药工匠冯根生:贷款入股高调改革 第一个吃螃蟹

冯根生曾说,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改革初期,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刁难你,甚至有人说,改革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但他始终坚信,不改革中国是发展不了的。

正是秉持着这份信念,冯根生在面对企业经营的问题时,从来都是不惧风险、大胆改革。1998年,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高调改革 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年的冯根生,高调做事,高调面对媒体,总是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对改革的态度。1996年,青春宝集团公司根据杭州市委要求接管了亏损企业杭州胡庆余堂药厂之后,他就曾明确的告诉领导:“你让我管胡庆余堂,你们就不要再管!”这份自信,这份豪气,也显示出冯根生冲破藩篱的勇气和改革必胜的信心。他的这些“出格”言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如同大幕的开启者,吸引了众人目光。

国药工匠冯根生:贷款入股高调改革 第一个吃螃蟹

而他的这种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也体现在了他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1998年,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固守旧制的国企发展停滞不前,而冯根生此时再一次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增强企业凝聚力,青春宝集团决定改制,把企业股份的20%卖给职工,其中要求冯根生购买2%。这样的方案之前在整个行业都没有过先例,所以经杭州市政府批准后,立刻在厂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冯根生难题” 艰难抉择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时,企业职工均表示“只有冯总买了股份,我们才会买”。他们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冯总买了300万的话,那么他肯定对这个企业非常有信心的。冯总有信心的话,那我们职工也会有信心的。”

面对着改革与舆论之间的双重压力,冯根生陷入了困境,著名的“冯根生难题”出现了。冯根生必须持有的2%的股份,折成人民币300万元,要买下股权,除去自己的存款30万,冯根生还需向银行贷款270万。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以他的收入根本买不起。

国药工匠冯根生:贷款入股高调改革 第一个吃螃蟹

有人给冯根生算过一笔账,如果青春宝集团每年利润达到5000万元,扣除各种税费,冯根生可得62万元,那么他还清银行本息,需要12至13年;如果企业利润下降至2000万元,那么他20年也未必能还清。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牢牢绑在一起,这样巨大的风险也遭到了冯根生家人的反对。

各种各样的反对声音扑面而来,进退两难间,冯根生坦言,在那段时间里,自己十分痛苦。

  誓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

在如此巨大的矛盾面前,冯根生觉得作为企业的一家之主,如果自身都无法有足够的决心实行转制,这就说明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就到此为止了。万般思绪过后,冯根生决定破釜沉舟,毅然选择了贷款持股。他向银行借贷了270万,成功买下股份,以此来激励员工买股,使改制工作最终得以顺利进行。

国药工匠冯根生:贷款入股高调改革 第一个吃螃蟹

如此惊人的魄力与勇气,冯根生似乎完全印证着“国企改革出头鸟”这个称号。冯根生曾回应道:“什么叫枪打出头鸟呢?改革要一鼓作气地飞,不能飞飞停停,停下来,目标就暴露了,肯定被打死。我的心脏一直没被打到过,心脏就是私心,无私者无畏。”

冯根生毅然地把自己绑在企业的战车之上,不仅加强了员工的活力与凝聚力,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企业家的价值。马云曾这样评价冯根生:他自己就是一味改革猛药。正是这剂猛药,为那个年代停滞不前的中国国企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经营者道路。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