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网络售假 为什么屡禁不绝?

2018-08-29 10:12:09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在日常运营中,苏宁易购通过与国际、国内检测机构对商品引进阶段的质量把控、上架阶段的检测合作来提升商品质量;通过与韩国特许厅、中英贸易协会等国际贸易保护协会建立与品牌权利人的鉴定合作机制,对平台商户商品实施全方位监控。

但是,尽管各大平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还是无法杜绝假货、山寨货。“原因主要是电商平台售假成本低,C2C或者一些社交电商入驻门槛较低,交1000元、2000元押金就可以在网上销售。一旦出现问题,商家早已销售完,可观的收入赚到手,就算把押金罚完,售假成本还是很低。”林翔认为,信息不畅通也造成了假货在各个平台流转。

第三方支付和物流兴起后,电商交易更加碎片化。李倩表示,即使电商平台对制假售假商家采取措施,他们还是可以转向微商等平台发布信息,这个问题需要监管部门重点关注。

鉴定死环:

商家只认鉴定,消费者无从鉴定

面对平台和消费者的投诉,售假商家还敢这么明目张胆,是因为他们认定了一条——“专柜鉴定”。

消费者包娜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她的朋友在某平台的海外平台店买了一盒面膜,发现与从海外购买回来的不一样,要求退货,被商家拒绝,原因是平台有海外购买凭证,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消费者买到手的商品,如果是质量问题,可以找质检部门鉴定。但如果是假货,向平台投诉,平台必须要看证据,消费者要提供鉴定报告。”林翔介绍了平台通行的处理流程。但他也承认,只有商标权利人才可以出具鉴定报告,消费者很难直接找到权利人,即使消费者找到了,权利人也会拒绝,因为没有义务提供鉴定。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